唐朝为什么没能打下中亚?

小小嬴政


这个题目有瑕疵。

唐朝经略中亚,前后大约一百年之久,略述于下:

1、击破西突厥,中亚诸国归附大唐

公元657年,苏定方西征击破西突厥,分割西突厥为都护府:濛池都护府与昆陵都护府。

原本归附于西突厥的中亚各国,纷纷转向归附大唐帝国。659年,唐高宗下诏,在中亚的石国、米国、史国、大安国、小安国、曹国、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设置州、县、府共一百二十七个。这些国家大致分布在新疆西部、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一带。

到了661年(高宗龙朔元年),中亚的吐火罗、嚈哒、罽宾、波斯等十六个国家也相续归附大唐政权,大唐政府相续在这十六个国家建立八个都督府,七十六个州,一百一十个县,一百二十六个军府,全部归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最远的都督府为波斯都督府。当时波斯已基本上被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所吞并,波斯王伊嗣候被阿拉伯军队所杀死,其子卑路斯投奔吐火罗。

661年,卑路斯向大唐皇帝请求派兵支援,唐高宗派出使者王名远到西域分置州县,在疾陵城(阿富汗与伊朗交界处的扎兰杰)设波斯都督府,并任命卑路斯为波斯都督。次年(662年,龙朔二年),又立卑路斯为波斯国王。后来卑路斯入长安朝见唐高宗,归国时,遇阿拉伯帝国的入侵,客居吐火罗二十余年,波斯国名存实亡。

大唐的势力,由中亚伸向西亚的伊朗高原。无远弗届,万邦来朝,声威赫赫,如日中天!

2、中亚的四国演义

除了大唐帝国之外,中亚还受到三股势力的影响,局势十分微妙。这三股势力分别是:吐蕃、大食与突厥,任何一方都有超强的实力。这几大势力,围绕中亚诸国,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

大唐帝国的势力比较早就抵达中亚,在降伏西突厥之后的数年内,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但是这个霸主的地位不断地受来自四方的挑战。

比大唐建国略晚的大食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在圣战的旗帜下,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将伊斯兰的势力从阿拉伯半岛拓展到整个西亚以及北非,并且东扩到波斯高原。651年,即唐高宗永徽二年,在阿拉伯人的打击下,波斯萨珊帝国灭亡。同年,阿拉伯帝国派出特使与中国修好,成为东西两大帝国政治交往的开端。

同时,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也进入强盛的时代。670年吐蕃攻陷安西四镇之后,也加入到中亚的争夺中,与吐蕃相邻的大勃律国与小勃律国,更成为其染指中亚的重要跳板。东部的突厥汗国在默啜可汗时代向西扩张,击平突骑施之后,一路西进,势力直抵中亚锡尔河流域。

3、唐玄宗时代对中亚的经略

  • 平定拔汗那之乱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吐蕃与大食联合干涉拔汗那王国内政。

拔汗那王国是最早内附大唐帝国的中亚国家之一,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苏定方击平西突厥之后,在拔汗那国设置羁縻州,称为休循州,之后拔汗那国与大唐的关系是很亲密的。在吐蕃与大食的联合支持下,以阿了达为首的反政府武装攻陷首都,拔汗那国王向大唐帝国求救。

安西都护吕休璟派遣张孝嵩率一万胡兵,出龟兹数千里,连破阿了达叛军,收复一百多座城堡。拔汗那国王又重新返回都城,登上王位。张孝嵩以此役威镇西域,他发布文书,传檄西域诸国。诸国均派出使者,向张孝嵩请求和解或归附。

此役的胜利,打破了大食帝国东扩、吐蕃北进的计划,大唐帝国向世人表明其军事力量之强大,是可无争议的中亚霸主。

  • 狙击吐蕃,入援小勃律

吐蕃向北扩张的计划遭遇挫折之后,将目光转向小勃律国。

小勃律国位于吐蕃的西北,其位置大约是现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一带。小勃律的位置如同十字路口,介于吐蕃、安西四镇、南亚、中亚之间,这个突出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小勃律国成为大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焦点。

吐蕃以借道攻击安西四镇为由,屡屡出军小勃律,先后占领九座城堡。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大军再度进犯,小勃律国王没谨行向大唐请求军事援助。

时任北庭节度使的张孝嵩派遣

张思礼率领唐军及胡人兵团共计四千余人,奔赴小勃律。在唐与小勃律联军的反攻下,收复失陷的九座城堡。吐蕃损失数万人马,被迫退出小勃律,返回青藏高原。

唐军第二度出击中亚,再次大获全胜,成功地狙击吐蕃的进攻。

  • 扫平突骑施

突骑施本是西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开元年间强势崛起,成为中亚最强的势力,成为大唐帝国向西扩张的一大绊脚石。在其最盛时,拥有二十万骑兵,势力大致在碎叶城一带,也就是李白的出生地。

公元738年,突骑施爆发内乱。对大唐来说,这是击平突骑施的大好时机。唐玄宗指示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召集中亚诸国军队,会同北庭都护府,夹击突骑施。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盖嘉运率军进入突骑施,势如破竹,直抵碎叶城,生擒突骑施吐火仙可汗。同时,盖嘉运派副将夫蒙灵詧,会同拔汗那国王阿悉烂达干,攻陷怛逻斯城,生擒黑姓可汗尔微勒。

生擒两位可汗后,大唐帝国立莫贺达干为突骑施可汗。然而,莫贺达干对大唐阳奉阴违,袭杀大唐册立的十姓可汗阿史那昕。天宝三年(744年),大唐帝国发动对莫贺达干的致命打击。河西节度使夫蒙灵詧率军进入突骑施,击毙莫贺达干。莫贺达干之死,意味着突骑施的全面没落。

扫平突骑施,大唐声威再震西陲!

  • 高仙芝千里奔袭小勃律

由于突骑施势力的兴起,牵制大唐在中亚的力量,吐蕃乘机占领小勃律。到了天宝三载,大唐帝国解决掉突骑施的同时,突厥汗国也寿终正寝。这样,中亚只剩下三方势力的角逐:大唐、大食、吐蕃。

天宝六载(747年),大唐政府准备向西出击,重新控制小勃律。高仙芝率一万人马,千里奔袭小勃律,打了非常漂亮的一战。

小勃律之战,虽然并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但仍是经典战例。与第一次小勃律之战不同,这时小勃律已经臣服于吐蕃,故而大唐军队千里奔袭,没有内应,没有外援,没有补给,是一次非常冒险的军事行动,战役难度非常大。这次成功的军事冒险,确立了高仙芝作为大唐名将的地位。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高仙芝坚忍不拔的决心与意志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经此一役,大唐帝国又一次控制中亚咽喉之地。

  • 兵败怛逻斯

天宝九年,高仙芝发动入侵石国之战。石国位于
锡尔河流域,约在今天中亚名城塔什干一带。高仙芝干了两件不地道的事,其一是屠城,其二是大肆掠夺石国的财富。中亚诸国对高仙芝的暴行深恶痛绝,结成反唐联合阵线,并借助于大食帝国的军队。

在高仙芝入侵石国的这一年(750年),大食帝国政局出现巨变。阿巴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阿巴期王朝的旗帜与衣着都是黑色,所以在中国史书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黑衣大食”,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

为了应战大食军队,高仙芝几乎将安西四镇的主力全部押上了,包括两万唐军与一万名胡兵,其中以拔汗那军为主。唐与大食在怛逻斯城遭遇,东亚与西亚最强大的帝国在这里碰撞出八世纪中叶最有影响力的战争火花。

战斗持续五天,双方势均力敌。然而,第三股力量卷了进来,并最终改变了怛逻斯战役的结局。这股

力量是葛逻禄部落。

葛逻禄原本是西突厥的一个部落,正当高仙芝的唐军与阿拉伯军队打得难解难分之时,葛逻禄的军队突然大举南下,出现在高仙芝的后侧,对唐军展开猛烈的进攻。这种情况是高仙芝所没有料想到的,本来前线对大食军队的战斗就已经非常吃紧了,突然后侧遭到攻击,一时间军阵大乱,军心动摇,全线崩溃。

大食军队发动总攻,唐军三万人马损失殆尽,其中有二万多人战死或被俘。

这是大唐帝国经略中亚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怛逻斯之战的失败固然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自唐高宗经略中亚始,大唐帝国不仅凭恃武力,更是凭恃道义,屡屡对中亚小国扶危解困,扮演解放军的角色。到了玄宗天宝年间,大唐军队有道义上已经严重倒退,甚至干出屠城劫掠的勾当。就算没有怛逻斯之败,也不太可能凭借区区两三万军队,长期维持中亚霸主的地位,这就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在怛逻斯之战后,封常清攻取大勃律国,大唐在中亚依然强势。但这只是回光返照,随着安史之乱爆发,一切都如烟散去了。从苏定方平西突厥,至封常清攻大勃律,大唐帝国经略中亚大约一百年之久。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君山话史


唐朝前期设安西都护府,西至葱岭,比较松散地统治今中亚东南部一段时间,安史之乱后中央朝廷统治力遽减,而同一时期大食、突厥、吐蕃势力强盛,唐中期对中亚渐失统治力和影响力。

发散一下,由于汉民族奄有广阔中原,物产丰富,生民亿万,所以占有中原的汉族历朝历代对外扩张掠夺的原动力是缺失的,不多的对外扩张基本上都不是出于经济目的,没有深远的利益羁绊,占领也显得三心二意,缺乏长期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