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民國初年

老百姓有一句俗語

描述了老字號的受歡迎程度

“頭頂馬聚元,腳踩內聯升

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恆”

去年大火的宅門戲《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娘娘成功塑造了一個江湖女打拼成女富商的勵志形象,飾演的周瑩重振了吳家的老字號產業。(然而原配CP粉都希望吳聘大少爺能多幾集戲份有木有!)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在北京,老字號大多聚集在前門以南,其中又以前門大街兩側和大柵欄最為集中——清乾隆年間,於街道兩端入口處安置鐵製柵欄,故有大柵欄之稱。此名沿習下來,成為街名。

在幾百年的發展中,大柵欄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氛圍,其經營方式、商鋪格局都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湧現出了一批老字號。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解放前的大柵欄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解放後的大柵欄

如今,這些老字號依然以獨特而精湛的技藝為人們提供服務,它們背後的歷史和故事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城南的百年老字號。

王麻子 1651

相信很多90後的北京人對此都不陌生,小學美術課手工課,老師都會建議買這個牌子的剪刀。

王麻子刀剪鋪是享譽國內外的一家老字號店鋪。清朝順治八年(1651),在北京菜市口出現了一家以經營剪刀火鐮為主的店鋪。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這家主人姓王,臉上長有麻子,人稱王麻子,他專門收購民間打製的剪刀,而且每次都是親自挑選,嚴把質量關,堅持看外觀,看刃口,看剪軸,試剪刃,試手感。只有經過他檢驗合格的剪刀,才能拿到櫃檯上出售。因而這家剪鋪很快便以其質量上乘而聞名,各地的客人也紛紛慕名前來購買,人們都稱這家的刀剪為“王麻子刀剪”,於是這家店也被稱為“王麻子剪刀鋪”。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清朝嘉靖二十一年(1816),王麻子的後代正式掛出了三代王麻子的照片。這家店鋪以經營刀剪為主,後來又自己設爐加工刀剪,並在刀剪上刻上了“王麻子”字樣,從此它便聞名於中外了。

同仁堂 1669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於1702年將藥鋪遷至前門大柵欄路南,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北京人買藥,愛進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遊觀光,也愛到同仁堂看看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戶的9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幾乎都是當地最大的中藥店,而且裝潢講究,體現出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氣息。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從最初的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店到現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團,經歷了清王朝由強盛到衰弱、幾次外敵入侵、軍閥混戰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滄桑,其所有制形式、企業性質、管理方式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仁堂經歷數代而不衰,在海內外信譽卓著,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真可謂藥業史上的一個奇蹟。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阿乙還記得,小時候出門求學前,家人都會在行李箱裡給阿乙帶上好幾盒同仁堂產的感冒藥和板藍根,在老一輩人心中,同仁堂老字號就是藥品的保障。

都一處 1738

都一處(dū yī chù)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為一蓆棚小酒店,在前門外大街路東,鮮魚口南。賺錢後,於乾隆七年(1742)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蓮肉、晾肉等小菜。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一“虎頭”匾而出名。同治年間又增添了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都一處燒麥館位於繁華的北京前門大街路東36號,已經有260多年的歷史,主營各種燒麥、炸三角、馬蓮肉和山東風味炒菜。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郭沫若生前經常偕夫人前往都一處用餐,1964年,郭老親筆提匾“都一處”,其夫人於立群也為該店手書了高2米寬3米的《毛主席詩詞》壁書。

來歷傳說 據說乾隆皇帝在一個大年初二的晚上,出來私訪,溜達到前門大街。那時候的買賣家,特別是飯館,一般的都要過了正月十五才開市,只有一家黃酒館開著門兒點著燈。那兒預備著晾肉批,像南方的牛肉乾似的,還有糟肉,又甜又香。掌櫃的因為買賣不好才提前開市的。乾隆進門坐下喝了點酒,吃了點兒點心,問了問買賣情況,覺得這個掌櫃的挺和氣,又問:“你們這買賣叫什麼字號?”掌櫃的說;“咳,一個小買賣沒有字號。”乾隆爺一高興說:“我給你起個字號好不好?”“那趕情好了。”“你找一張紙來。”掌櫃的福至心靈,找了一張紅紙,乾隆爺挺高興,說:“給你起個什麼字號好呢!今天大正月的,所有的飯館都沒開市,只有你這黃酒館開了,我賜名‘獨一處’。”刷刷刷,寫了三個大字。這位掌櫃的也不知來的這位客人是皇上,也沒想到皇上會滿街溜達,趕緊道謝。第二天天一亮,聽門口有馬蹄聲,來了四位當差的,腰上佩著腰刀,穿著官衣,把馬栓在門口石頭樁子上了,說:找掌櫃的。掌櫃的正在收拾店堂,這四個當差的撇唇拉嘴,噬啦嘛啦地進來了。“嗬,幾位爺臺,您是喝點酒哇,您是歇歇腿兒呀?”“一不喝酒,二不歇腿。昨晚上你這兒來過一個客人?”“對,怎麼您哪?沒拉下什麼東西。”“知道沒拉下什麼東西,猴崽子。”宮裡當差的,張嘴就挑眼,脾氣大著哪。掌櫃的心說:“我怎麼成了猴崽子啦?”當差的加重語氣問道,“你知道那是誰嗎?”“是,爺臺,我不知道。”“當今萬歲!”“啊!”掌櫃的差點兒癱在那兒。“怎麼樣,昨天你伺候得好,賜帶銀一百兩,趕緊謝恩!”掌櫃的也不懂怎麼謝恩,就梆梆梆磕了三個響頭。這四個當差的哈哈大笑,把銀子擱在那兒,扭臉就走了。這掌櫃的也算機靈,乾隆爺坐的這地方是個圈椅,說太師椅又不是太師椅,說普通椅子也不是。他拿黃綾子把這圈椅子一包,拿黃綢子打了兩個花兒。“瞧寶座去!”那陣兒,皇上是至尊,是天之驕子,那是龍啊!結果打這兒買賣就做起來了,又添了燒麥,添了炸三角。請人刻個“獨一處”橫匾掛在那兒,乾隆爺寫的三個字供在寶座上頭。就這一手,招來了成千上萬的顧客,誰不想看看皇上坐過的地方,誰不想嚐嚐皇上吃過的東西呀,上至官府大員,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此為榮。從此,“獨一處”的名聲傳遍天下。後來到清末,這家掌櫃的覺著“獨一處”不好聽就改為“都一處”。這就是今天“都一處”的來歷。

內聯升 1853

“內聯升”始建於公元 1853年(清咸豐三年),創始人趙廷--武清縣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學做鞋,由於悟性極高,很快便學得一身好手藝。在積累了豐富的客戶人脈和一定的管理經驗後,趙廷決定自立門戶。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稱“丁大將軍”的貴人的萬兩白銀入股資助下,資助趙廷創辦內聯升靴鞋店。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北京內聯升鞋業有限公司,總店坐落在繁華的前門大柵欄商業街34號,以生產製作千層底布鞋而聞名中外,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手工製作布鞋的生產企業,銷售形式零售兼批發,企業性質為股份制企業。註冊商標“內聯升”為郭沫若手書體。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公司總店於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營業樓,營業面積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觀具有清代的建築風格,黃瓦紅柱,描金彩繪,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內部裝飾均顯民族特色,店堂宮燈懸掛,貨架仿古逼真。

全聚德 1864

若是說起北京的美食,一定少不了北京烤鴨,說到北京烤鴨,那全聚德絕對是眾多人心中的老字號首選。

全聚德,中華老字號,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起始店在北京前門。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全聚德菜品經過不斷創新發展,形成了以獨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鴨為龍頭,集“全鴨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於一體的全聚德菜系,備受各國元首、政府官員、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遊客喜愛,被譽為“中華第一吃”。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鴨席”選為國宴。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又現代,正向著“中國第一餐飲,世界一流美食,國際知名品牌”宏偉願景而奮勇前進。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豐泰照相館 1892

豐泰照相館開業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老闆任慶泰是遼寧法庫縣人。任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據說他祖上還跟努爾哈赤沾親帶故。青年時代,任景豐東渡日本考察實業,學習了現代的物理學和照相技術。他敏銳地發現,照相業在中國的前景可觀。回國後,他在琉璃廠開設了北京第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照相館——豐泰照相館。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豐泰照相館以為京劇名伶拍戲裝照聞名京城,他們為名伶、田際雲、朱素雲、路三寶拍的合照最為有名。

1905年,任慶泰在祁羅孚洋行購買了一架法國製造的木殼手搖攝影機和14卷膠片,並且邀請當時最著名的京劇名角譚鑫培拍攝《定軍山》。最終,這部中國最早的電影拍攝了《定軍山》裡“請纓”“舞刀”“交鋒”三個場面。後來,《定軍山》在大觀樓影戲院放映時,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竟出現了“萬人空巷來觀之勢”。自此,中國電影從這間小小的照相館中拉開了帷幕。

尋找城南記憶|舊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1906年至1909年,豐泰照相館又先後拍攝了京劇名伶俞菊笙、朱文英、許德義及俞振庭演出的《青石山》、《豔陽樓》、《收關勝》、《白水灘》、《金錢豹》等電影。

看了這麼多介紹

有沒有哪個老字號勾起了你的童年回憶呢

找個時間一起去逛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