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民国初年

老百姓有一句俗语

描述了老字号的受欢迎程度

“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

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去年大火的宅门戏《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娘娘成功塑造了一个江湖女打拼成女富商的励志形象,饰演的周莹重振了吴家的老字号产业。(然而原配CP粉都希望吴聘大少爷能多几集戏份有木有!)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在北京,老字号大多聚集在前门以南,其中又以前门大街两侧和大栅栏最为集中——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此名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大栅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其经营方式、商铺格局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涌现出了一批老字号。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解放前的大栅栏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解放后的大栅栏

如今,这些老字号依然以独特而精湛的技艺为人们提供服务,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故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城南的百年老字号。

王麻子 1651

相信很多90后的北京人对此都不陌生,小学美术课手工课,老师都会建议买这个牌子的剪刀。

王麻子刀剪铺是享誉国内外的一家老字号店铺。清朝顺治八年(1651),在北京菜市口出现了一家以经营剪刀火镰为主的店铺。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这家主人姓王,脸上长有麻子,人称王麻子,他专门收购民间打制的剪刀,而且每次都是亲自挑选,严把质量关,坚持看外观,看刃口,看剪轴,试剪刃,试手感。只有经过他检验合格的剪刀,才能拿到柜台上出售。因而这家剪铺很快便以其质量上乘而闻名,各地的客人也纷纷慕名前来购买,人们都称这家的刀剪为“王麻子刀剪”,于是这家店也被称为“王麻子剪刀铺”。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清朝嘉靖二十一年(1816),王麻子的后代正式挂出了三代王麻子的照片。这家店铺以经营刀剪为主,后来又自己设炉加工刀剪,并在刀剪上刻上了“王麻子”字样,从此它便闻名于中外了。

同仁堂 1669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1702年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北京人买药,爱进同仁堂;外地人到北京旅游观光,也爱到同仁堂看看这百年老店。如今同仁堂在其落户的9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药店,而且装潢讲究,体现出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从最初的同仁堂药室、同仁堂药店到现在的北京同仁堂集团,经历了清王朝由强盛到衰弱、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真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阿乙还记得,小时候出门求学前,家人都会在行李箱里给阿乙带上好几盒同仁堂产的感冒药和板蓝根,在老一辈人心中,同仁堂老字号就是药品的保障。

都一处 1738

都一处(dū yī chù)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王,原籍山西。 初为一席棚小酒店,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赚钱后,于乾隆七年(1742)盖了一间门面的小楼。经营品种有煮小花生、玫瑰枣、马莲肉、晾肉等小菜。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赐名,又送一“虎头”匾而出名。同治年间又增添了烧麦,其特点不仅皮薄馅满,而且味道极好。都一处烧麦馆位于繁华的北京前门大街路东36号,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主营各种烧麦、炸三角、马莲肉和山东风味炒菜。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郭沫若生前经常偕夫人前往都一处用餐,1964年,郭老亲笔提匾“都一处”,其夫人于立群也为该店手书了高2米宽3米的《毛主席诗词》壁书。

来历传说 据说乾隆皇帝在一个大年初二的晚上,出来私访,溜达到前门大街。那时候的买卖家,特别是饭馆,一般的都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市,只有一家黄酒馆开着门儿点着灯。那儿预备着晾肉批,像南方的牛肉干似的,还有糟肉,又甜又香。掌柜的因为买卖不好才提前开市的。乾隆进门坐下喝了点酒,吃了点儿点心,问了问买卖情况,觉得这个掌柜的挺和气,又问:“你们这买卖叫什么字号?”掌柜的说;“咳,一个小买卖没有字号。”乾隆爷一高兴说:“我给你起个字号好不好?”“那赶情好了。”“你找一张纸来。”掌柜的福至心灵,找了一张红纸,乾隆爷挺高兴,说:“给你起个什么字号好呢!今天大正月的,所有的饭馆都没开市,只有你这黄酒馆开了,我赐名‘独一处’。”刷刷刷,写了三个大字。这位掌柜的也不知来的这位客人是皇上,也没想到皇上会满街溜达,赶紧道谢。第二天天一亮,听门口有马蹄声,来了四位当差的,腰上佩着腰刀,穿着官衣,把马栓在门口石头桩子上了,说:找掌柜的。掌柜的正在收拾店堂,这四个当差的撇唇拉嘴,噬啦嘛啦地进来了。“嗬,几位爷台,您是喝点酒哇,您是歇歇腿儿呀?”“一不喝酒,二不歇腿。昨晚上你这儿来过一个客人?”“对,怎么您哪?没拉下什么东西。”“知道没拉下什么东西,猴崽子。”宫里当差的,张嘴就挑眼,脾气大着哪。掌柜的心说:“我怎么成了猴崽子啦?”当差的加重语气问道,“你知道那是谁吗?”“是,爷台,我不知道。”“当今万岁!”“啊!”掌柜的差点儿瘫在那儿。“怎么样,昨天你伺候得好,赐带银一百两,赶紧谢恩!”掌柜的也不懂怎么谢恩,就梆梆梆磕了三个响头。这四个当差的哈哈大笑,把银子搁在那儿,扭脸就走了。这掌柜的也算机灵,乾隆爷坐的这地方是个圈椅,说太师椅又不是太师椅,说普通椅子也不是。他拿黄绫子把这圈椅子一包,拿黄绸子打了两个花儿。“瞧宝座去!”那阵儿,皇上是至尊,是天之骄子,那是龙啊!结果打这儿买卖就做起来了,又添了烧麦,添了炸三角。请人刻个“独一处”横匾挂在那儿,乾隆爷写的三个字供在宝座上头。就这一手,招来了成千上万的顾客,谁不想看看皇上坐过的地方,谁不想尝尝皇上吃过的东西呀,上至官府大员,下至平民百姓,都以此为荣。从此,“独一处”的名声传遍天下。后来到清末,这家掌柜的觉着“独一处”不好听就改为“都一处”。这就是今天“都一处”的来历。

内联升 1853

“内联升”始建于公元 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始人赵廷--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学做鞋,由于悟性极高,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在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脉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后,赵廷决定自立门户。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称“丁大将军”的贵人的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资助赵廷创办内联升靴鞋店。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销售形式零售兼批发,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注册商标“内联升”为郭沫若手书体。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公司总店于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营业楼,营业面积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

全聚德 1864

若是说起北京的美食,一定少不了北京烤鸭,说到北京烤鸭,那全聚德绝对是众多人心中的老字号首选。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起始店在北京前门。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正向着“中国第一餐饮,世界一流美食,国际知名品牌”宏伟愿景而奋勇前进。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丰泰照相馆 1892

丰泰照相馆开业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老板任庆泰是辽宁法库县人。任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据说他祖上还跟努尔哈赤沾亲带故。青年时代,任景丰东渡日本考察实业,学习了现代的物理学和照相技术。他敏锐地发现,照相业在中国的前景可观。回国后,他在琉璃厂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创办的照相馆——丰泰照相馆。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丰泰照相馆以为京剧名伶拍戏装照闻名京城,他们为名伶、田际云、朱素云、路三宝拍的合照最为有名。

1905年,任庆泰在祁罗孚洋行购买了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并且邀请当时最著名的京剧名角谭鑫培拍摄《定军山》。最终,这部中国最早的电影拍摄了《定军山》里“请缨”“舞刀”“交锋”三个场面。后来,《定军山》在大观楼影戏院放映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竟出现了“万人空巷来观之势”。自此,中国电影从这间小小的照相馆中拉开了帷幕。

寻找城南记忆|旧京城最in名牌潮款大全

1906年至1909年,丰泰照相馆又先后拍摄了京剧名伶俞菊笙、朱文英、许德义及俞振庭演出的《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白水滩》、《金钱豹》等电影。

看了这么多介绍

有没有哪个老字号勾起了你的童年回忆呢

找个时间一起去逛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