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詐騙」成詐騙新趨勢 騰訊110打擊違規帳號105萬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升級。今年5月,工信部發布《關於縱深推進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釣魚網站和惡意程序整治,有效降低網絡詐騙威脅風險。

除釣魚網站外,冒充領導、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冒充醫保社保機構等“仿冒詐騙”手法越來越常見。值得注意的是,“冒充客服”案例的舉報數量也在悄然攀升,成為“仿冒詐騙”的又一新趨勢。這些“李鬼”客服以假亂真,用戶稍有不慎便會“入坑”,導致個人隱私信息洩露甚至被不法分子騙取錢財。

近期,騰訊110平臺與守護者計劃協助警方破獲的“6.28”海南東方特大遊戲幣詐騙案,正是典型案例。

摧毀詐騙團伙8個,破案200起

3月25日,用戶朱先生向騰訊110平臺舉報稱:幾天前,他在某遊戲中看到一條“特價遊戲幣出售”公告,被騙走了人民幣5.6萬元。

當時,朱先生將不法分子仿冒的“遊戲公告”誤以為真,以為是官方“遊戲客服”在發放福利。當他登錄“仿冒客服”提供的遊戲充值網站並註冊付款時,卻發現頁面顯示充值失敗。這時候,“客服人員”開始以“系統故障”、“到賬延時”等理由誘騙朱先生繼續充值。連續充值了數次依然沒有收到遊戲幣以後,朱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接到舉報後,騰訊110平臺聯合騰訊守護者計劃,通過提供用戶舉報的詐騙號碼和用戶舉報的詐騙截圖,向警方提供打擊線索;同時,通過安全雲庫能力,幫助警方分析詐騙網站的IP、域名等情況。

溫州、東方兩地警方經過大量線索摸排以及證據收集工作,組織了百名警力,鎖定了一批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

截至6月28日12時,警方共抓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62人,一舉摧毀詐騙團伙8個,破案200餘起,涉案金額300餘萬,並依法查封黑網吧6家,查扣電腦主機、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上百件。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訊之中。

打擊違規賬號105萬個,“仿冒詐騙”增長13%

騰訊110平臺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平臺共打擊違規賬號53萬個,累計打擊量超105萬。其中“詐騙”類佔比84.7%,環比上升14.0%。而“仿冒詐騙”作為其中一個,案例數量與上一季度對比增長13.0%。

2018年第二季度部分永久封號打擊公示

帳號信息

打擊類型

wxid_*****ijil5cl22

兼職詐騙

353*****75

仿冒詐騙

192*****86

交易詐騙

wxid_*****vbcwv212

金融信用詐騙

wxid_*****9ccbijd41

色情詐騙

wxid_*****lf4uf8y22

違規使用騰訊業務

wxid_*****tg2a37p22

黃賭毒

wxid_*****hb8s7wy22

仿冒詐騙

119*****09

黃賭毒

337*****08

仿冒詐騙

wxid_*****452r7822

仿冒詐騙

為解析最新詐騙手法,提高用戶的防範意識,騰訊110專門成立詐騙“手法研究小組”,致力於加強線索研判智能化、預警推送高效化,挖掘網絡詐騙新趨勢和能力。

一般來說,“仿冒客服”專門抓住用戶“尋求幫助”的急切心理,用“連環詐騙”的套路把用戶騙上鉤。

一是“SEO假客服電話”:當用戶發現微信錢包金額異常時,會利用搜索引擎查詢客服電話。這時候,不法分子往往會利用網站的漏洞,將自己提供的假“官方號碼”短期置頂,誤導用戶撥打併獲取用戶信任。

二是“仿冒客服引誘用戶開通親屬卡實施詐騙”:騙子往往會引導用戶添加仿冒客服官方微信號,在用戶不熟悉產品的情況下,指引用戶“贈送親屬卡”或“發送付款碼”,最終騙取用戶資金。

三是“偽基站仿冒官方號碼發送虛假信息”:在用戶周邊位置偽裝成運營商的基站,冒用騰訊客服官方熱線號碼強行向用戶手機發送詐騙信息,引導用戶點擊釣魚鏈接獲取銀行卡賬戶密碼,驗證碼等信息,盜取銀行卡資金。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豔東認為,企業要加強技術防範,執法機關要提高技術打擊能力。“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越來越技術化,應對措施也應當更加科技化。”

騰訊110作為企業對抗網絡詐騙和黑產的舉報平臺,將持續聯動各方力量,通過技術手段分析詐騙手法,曝光最新騙局,成為全社會保護用戶信息的安全屏障,與用戶一起用技術的力量淨化網絡空間。

市民在使用騰訊產品時若發現任何違規行為,可通過騰訊110公眾號/官網平臺(110.qq.com)或“騰訊舉報受理中心”微信小程序,提交相關證據信息進行舉報,客服人員會在72小時內完成審核,並將結果反饋給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