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情而堕落的唐代第一才女鱼玄机的哀怨往事

鱼玄机,原名幼薇,字惠兰,唐时长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女。她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著名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唐代的风气比较开放,由此可见一斑。

因爱情而堕落的唐代第一才女鱼玄机的哀怨往事

鱼幼薇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华的大诗人温庭筠的关注,温庭筠以“江边柳”三字为题让她现场作诗,她的答卷是: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温庭筠大为叹服,作了幼薇的老师。不久之后,温庭筠离开长安,远去了襄阳。鱼幼薇因为思念他,写下两首诗“遥寄飞卿” 和 “冬夜寄温飞卿”,表达爱慕之情,但是温一直没有回应。

后来温庭筠回到了长安,他们依旧以师生关系来往,一日无事,师生两人在崇贞观中游览,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土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他们春风满面,意气风发,令一旁的鱼幼薇羡慕不已。待他们题完后,鱼幼薇也满怀感慨地悄悄题下一首七绝:

云峰满月放春睛,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这首诗前两句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空有满腹才情,却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只有无奈空羡!

几天之后,初到长安的贵公子李亿游览崇贞观时,无意中读到了鱼幼薇留下的诗,心中大为仰慕,只想一睹这位题诗奇女子的风采。温庭筠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在温庭筠的撮合下,鱼幼薇与结为夫妇。

但是李亿还有一个原配夫人裴氏在江陵,李亿亲自东下接眷。出身名门、心高气傲的裴氏始终不满鱼幼薇,硬逼着李亿把鱼幼薇赶出了家门。鱼幼薇被送进咸宜观,取了“玄机”的道号,从此鱼幼薇成了鱼玄机。

因爱情而堕落的唐代第一才女鱼玄机的哀怨往事

李亿把鱼幼薇寄养在咸宜观,本意也是要寻机前来幽会的,却无奈妻子裴氏管束极严,裴家的势力又遍布京华,李亿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从不曾到咸宜观看望过鱼玄机。

三年后,咸宜观中只剩下鱼玄机孤零零的一人。就在这时,她又听长安来客说起,她日夜盼望的李郎,早已携带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这一消息对鱼玄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原来自己已经被人抛弃,空将一腔情意付之东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鱼玄机痛不欲生,一改过去洁身自爱的态度,索性放纵起来。于是,在冷冷清清的咸宜观中,她写下了一首后来传诵千古的“赠邻女”诗: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诗不啻就是她人生的分水岭,她开始从一个秀外慧中,痴情万缕的贤淑才女变成一个看破了人间真情,只为享乐纵情极欲,放荡冶艳的女人。

因爱情而堕落的唐代第一才女鱼玄机的哀怨往事

鱼玄机在咸宜观中陆续收养了几个贫家幼女,作为她的弟子,实际上是她的侍女,她开始过一种悠游闲荡的生活。

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这无疑是一旗艳帜,不到几天工夫,消息就传遍了长安,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谈诗论文,聊天调笑,以至昏天黑地,鱼玄机的艳名也就越传越广。

当时有一位官人裴澄,对鱼玄机十分爱慕。可鱼玄机见他与李亿的裴氏夫人同姓同族,终究心存顾虑,对他敬而远之。不曾想,得罪了这么一个人,却为以后的悲剧又添一下伏笔。

一位叫陈韪的乐师无意中出现,鱼玄机在情思迷离中,为他写过一首露骨的情诗: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士人钦。

月色庭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从此陈韪便成了咸宜观中最受欢迎的客人。

鱼玄机有一个贴身侍婢绿翘,深得鱼玄机的信任。可是有一天,鱼玄机无意中发现了绿翘与陈韪有染,一怒之下,误杀了绿翘,把尸体悄悄埋了。后来绿翘的尸体无意中被人发现,鱼玄机被带到公堂,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遭拒绝的裴澄,她被处以斩刑。

因爱情而堕落的唐代第一才女鱼玄机的哀怨往事

这年她才二十六岁,历尽波折变幻的一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不知道那些曾经爱慕过她的人,真心欣赏过她的人,伤害过她的人,被她的才情和容貌打动过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没有掬一把伤心的泪,一把惋惜的泪,一把难过的泪,一把悔恨的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