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 创造机会!!

把握时机 创造机会!!

钱是修来的,意思就是企业要将赖以起家的禀赋上的东西只作为一时一地的外在条件来看待,而从核心理念上把服务对象放在心上,为他们提供真正想要的东西。

  别把运气当能力

  保持企业持续成功的最大忌讳,是把禀赋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

  比如,我的企业成功,是因为它靠近一条河,可以免费地靠河水提供动力。这意味着,将来哪一天河水枯竭了,成功也就完结了。或者说,我的企业成功,是因为政府给我一个特殊政策,让我垄断了一笔生意。这与河水一样不可靠。因为庇护你的官员哪天出事了,你的企业也就完结了。

  企业赖以发家的初始条件,往往是一些偶然的、外在的因素。依靠这些外在因素,不如依靠自己的内因。从根本上来说,钱是修来的。企业从内心,或核心理念上,把服务对象放在心上,为他们提供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修的本意。

  但仅有内心的修炼也是不够的。《基业常青》还强调,除了核心理念不变外,企业的其他一切都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反思企业失败的时候,人们一开始总是从企业内部寻找原因,如扩张过度、资金短缺、官僚主义、员工懒惰等。然而德鲁克却认为:“并不是因为我们把事情弄糟了,也不是因为我们做了错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做的事是正确的,只是没有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原因是时代改变了,组织一直赖以为基础的假设不再符合现实了。”

  这些前提假设中,最重要的是: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假设,组织对其特殊使命的假设,组织对其完成使命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的假设。这些假设变化后,组织没有相应变化,企业内部管理得再好,也一样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以UT斯达康来说,小灵通的成功,依赖于特定的政策环境,一旦变化,小灵通的优势就不复存在。如果UT斯达康的使命,就是一旦政策有空当就坚决抓住它,而核心竞争力就是对电信市场一时一地的具体形势和机缘的投机能力,就不可能把成功延续到另一种不同的假设之下。

  因此,要想将一时之计转为一生之机,在谈到其他更具体的条件之前,首先要明确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坚持“钱是修来的”核心理念。为此,一是要把所有禀赋上的东西,排除出核心理念,只作为一时一地的外在条件来看待;二是提供顾客想要而且不会后悔的,正好不多也不少,而不是仅仅提供顾客肯付钱的。第二,要让企业随时根据它赖以为基础的假设的变化而调整。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就必须同时进行变革。在今天,这一条尤其重要。因为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企业与环境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它们正在融为一体,成为价值网络。企业必须把“变革本身不变”这一点制度化,比如通过宝钢系统创新部那样的管理制度变革的组织,或通过变革管理等,使自己成为稳定成长的组织。

把握时机 创造机会!!

  从山寨中提炼核心竞争力

  山寨机可以说是一种偶然的成功,但如果只是把它当作拼成本、打价格战来认识,就不可能从中提炼出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适合下一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分析山寨机的案例可以发现,山寨机固然价格低,但与打价格战有本质区别;山寨机固然成本低,但与一般靠成本低获利又有实质区别。一般打价格战,是拼出货规模,但山寨机的出货规模并不大;一般拼成本,也是批量越大,成本越低,但山寨机批量不大,成本也低。

  这就引到我们的正题:要从生产方式转变视角,透视偶然成功中的核心竞争力。

  原来,山寨机拼的不是规模经济,而是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是品种越少越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是品种越多越经济。山寨机的不是靠规模降低成本,而是靠品种降低成本。用钱德勒的概念,是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中,规模经济这一大钱眼之外的另一大钱眼——范围经济在起作用。

  进一步分析,山寨机是怎样做到让品种越多成本越低的呢?秘密在于联发科从手机整机生产,退后半步,只做手机硬件和软件平台生产;然后将这个平台开放给广东农民,让农民去变手机外壳花样,变增值功能花样。每一品种只出很小批量的货,用品种间的不可比性,回避了价格战。或者说,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这一级上,解决了价格战问题。

  举一反三,各行各业,如果都从工业资本主义的一个原动力,转向另一个原动力,把生产分解为平台和增值两部分,用开放共享平台的大规模化来降低成本,用品种多样化的增值业务提升价值,则企业过冬前失灵的规模经济战术,就会系统地转向过冬后的范围经济战术。这件事离了信息化就玩不转。

  这就是从山寨机的偶然成功中提炼出的核心竞争力。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不举别的例子呢?因为就当前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具体形势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谈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从识别上一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转向识别下一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山寨机模式就包含下一代经济的因素。

把握时机 创造机会!!

  过去的许多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叫冬天一冻,既不核心了,也不竞争力了,就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变了,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基础性假设发生了变化。我们即将进入信息网络竞争时代,这个新时代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同质化的大规模生产越来越不核心,越来越没竞争力。相反,靠创新来求差异,靠范围经济实现品种多样化,靠价值网络服务提升制造业……总之靠应用信息技术、转变生产方式才能取得效果的这些竞争力,将越来越从边缘走向核心。

  企业一飞冲天,可以靠机缘——比如各种偏离基本面的偶然因素;但要一直呆在天上,就必须有大势和基本面托着。今天,大势和基本面就是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就是由信息网络支撑的小批量多品种的新生产方式,就是将变革本身制度化、将环境与组织融为一体的信息化。靠这些,而不是靠旁门左道的小聪明、小投机,才能使持续成功成为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