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朝鮮吞中國:癡人說夢的日本軍事擴張路線圖

滅朝鮮吞中國:痴人說夢的日本軍事擴張路線圖

19世紀的日本面臨與清朝一樣的危機,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守住了國家獨立”,為了使日本國可能一如英國那樣臻於富強,1868年,天皇睦仁頒佈枟御筆信枠昭示臣民:“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不問一身艱難辛苦,經營四方,安撫億兆,冀終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此道手諭展示出的“經略大陸”戰略發軔於豐臣秀吉提出的“滅朝鮮,侵中國”,後經佐藤信淵、吉田松陰等人的繼承和發展,最終成為日本近代擴張的指導思想。1890年,日本近代陸軍之父山縣有朋首相正式提出了“利益線論”的戰略思想,這標誌著日本大陸政策正式形成。從這之後,大陸政策雖幾經調整,其基調一直滅朝鮮、攫滿蒙,征服中國乃至征服世界,日本按班就部一路走來,從未迷失過方向。

滅朝鮮吞中國:痴人說夢的日本軍事擴張路線圖

在山縣有朋用軍國主義打造出現代化的日本皇軍後,日本於1874年初進犯臺灣,1875年5月進犯朝鮮,1879年吞併琉球,1882年利用朝鮮的“壬午兵變”與清朝直接碰撞,雙方妥協後簽訂《濟物浦條約》,取得了在朝鮮的駐兵權。

在朝鮮的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日本各界,山縣有朋在多次派人赴中國調查後,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小川又次於1887年2月草擬出《清國征討策案》。該《策案》對當時中國的軍事實力、防禦部署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作了全面評估,提出日本應自本年開始,以五年為期完成對華作戰的準備,規劃日本侵略中國的進攻方略、作戰計劃以及“善後”肢解中國的具體方案。

滅朝鮮吞中國:痴人說夢的日本軍事擴張路線圖

7年後,日本以朝鮮東學黨領導農民起義為契機,按策案入侵朝鮮與中國,這就是中日甲午戰爭。戰後日本割取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並獲得大量賠款,躋身列強行列。

日本的擴張直接影響到了俄國的利益,矛盾不斷加深的兩國最終於1904年開戰。這場戰爭日本大獲全勝,不僅“鼓舞了許多處在殖民統治之下的亞洲和非洲人們”,更鼓舞了與俄國瓜分了朝鮮、東北、外蒙古的日本。

在南滿經營幾年後,攫取滿蒙進而控制中國,成為日本滅亡朝鮮後的戰略目標。那場“造成了一千多萬死難者”的悲慘一戰成為日本“從根本上解決對華問題”、獨霸中國的最佳時機。

然而日本的圖謀沒有實現,這並不是民族自決運動的成效,而是歐美列強和日本在遠東展開了角力。最終,日本在華的優越地位被歐美徹底摧毀,深受挫折的日本改變方針,以扶持軍閥的方式,打著不干涉的旗號繼續經營滿蒙。

滅朝鮮吞中國:痴人說夢的日本軍事擴張路線圖

當日本一手扶植的張作霖表現出不配合後,田中義一內閣於1927年7月召開東方會議討論對華政策,確定了《對華政策綱要》,明確“滿蒙分離”政策,將攫取整個中國東北定為日本大陸政策新的戰略目標,並以武力付諸實施,其結果就是“滿洲國”的建立。而後,日本如法炮製華北分離,並於1936年的五相會議上制定《國策基準》,在確保東亞大陸地位的同時,防範英美蘇,向南方海洋發展。

可以說,日本一直沿著“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設想進行擴張,成為“新的國際秩序的挑戰者”,並走上全面戰爭的道路:侵佔中國東北、肢解華北、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至挑起太平洋戰爭、侵略東南亞,日本在對外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1945年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