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法治宣传进社区

“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纳雍县第三中学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参观体验教育实践活动

“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毕节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到金沙县黔北电厂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猎赖利剑行动”召开视频督导会

“法治毕节”创建步履铿锵

黔西县莲城街道平安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安全防范知识

2015年11月,“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号角吹响,至此,建设法治毕节就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

毕节市紧紧围绕“三升四降五不出”工作目标,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统筹推进法治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四降五不出”的阶段性成效。

“法治毕节”创建以来,毕节着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在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精简办理时限、精简办理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在扎实做好复议应诉工作方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行重大案件旁听机制,让相关行政机关了解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增强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同时,借力大数据,规范行政执法资格管理。

截至目前,毕节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网上预审件2326件,窗口受理6851件,网上办理率达25%,比去年同期增加2323件;“三项制度”信息平台已收录和公示了全市632个执法单位、13409名执法人员信息、权责清单25465份、各类执法信息50286篇,上传业务办件82281件,完成业务办理11203件并公开办理结果。

随着“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持续推进,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为维护司法公正,毕节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案件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办案质量。毕节坚持围绕全面发挥审判监督职能,不断完善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审判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推进诉调对接、家事审判工作,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目前,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36756件,结案19888件,结案率54.11%,收、结案同比上升23.56%和24.45%。

全力维护司法公正。积极配合和支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进监察调查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新履行公益诉讼诉前程序266件,初步探索出了公益诉讼预防“怠政”的毕节模式。

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自今年4月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猎赖利剑行动”,充分发挥联合惩戒机制的作用,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厉行法治,普法先行。自“法治毕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毕节按照省委、市委要求,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着力营造氛围,增强法治观念。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确保“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定期法律考试、任职法律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考核评估。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认真开展法治“村村通”创建活动,开展第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市70个村参与创建。利用好“一村一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充分发挥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的作用,切实带动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普法宣教中,毕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引导教育公民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积极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促进普法宣教与道德教化“双加强、双提升”。

今年4月4日,省委改革办、省委法治办印发《2017年度“法治毕节”创建指标监测报告》,对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推进的法治监督检查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化人大、政协监督。毕节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支持和推动“一府两院”用法治思维审视社会问题,用法治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用法治方式满足民生需求,并相继对毕节市食品安全、民用“一气三表”专项整治、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脱贫攻坚工作、检察院监所检察进行监督。

组织开展毕节市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和市民办教育情况调研,对毕节市贯彻实施《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政协毕节市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460件。建立政协决策专家智库,明确首批专家58人,重点参与市政协重大视察调研活动。

编审:陈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