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这些“调控政策”,该“买房” 还是“卖房”自然清楚了!

读懂了这些“调控政策”,该“买房” 还是“卖房”自然清楚了!

曾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经济学家从经济角度往往高估了市场经济理论,从而忽视政治政策低估了政治的作用普通民众则高估了政治和政策的影响,而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为此,站在两个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因受自身角色局限,往往不能作出全面客观的判断。当然,最终的事实结果往往也会出现较大偏差,正确全面看待房地产调控政策是我们进行房产投资的重要基础。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美、日主要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概况

美国房地产周期大概18年为一个周期,美国住房市场比较成熟和完善,主要依靠市场规律运行,对房市的调控主要辅以税收、财政、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控房地产。

日本房产周期大概10年为一个周期,日本房地产市场也是经过几轮调整和发展逐渐形成的。日本最大一次房地产泡沫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从1993年全面崩溃,也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期,直到21世纪,日本的股市和房市才恢复新一轮的增长。

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主要通过法律、经济、住房保障政策手段来实现,而日本更是通过住宅产业化政策来实现“住宅工厂化生产”,即我们国内刚刚推行的“装配式建筑”。其主要调控政策分四个方面:

(1)法律手段。美国房地产法律有好几十部,如通过《合众国住房法》、《住房与城市发展法》等法律颁布以缓解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需求;日本则通过《公营住宅法》等四十多部公共住宅法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2)经济手段。美国房产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是信贷、利率手段,房市、股市火爆的时候加息,2004年-2006年连续17次加息,房市、股市低迷的时候,美联储采取降息的手段,带动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日本也采用了金融手段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经济手段,日本的民间金融机构比较发达,形成了公私并存的住宅金融体系。

(3)住房保障政策。对于住房保障政策,美日国家其实均是利用以上手段进行综合调节,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住房,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日本更是有清晰的住房保障计划,规定了各个阶段的保障房的建设比例,各个时期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整。

(4)住宅产业化政策。这主要指日本从上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的住宅部件产业化生产模式,生产、加工、组装都放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上来实现,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住房建造效率,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房需求。

二、正确看待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

1.调控的手段。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也是通过法律制度、金融手段、住房保障政策来实现,与发达国家比,其手段基本上大同小异。相对美国、日本,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在一个不断完善过程,房地产长效机制还没建立,且吸取了日本曾长期低息化导致的楼市崩盘的经验教训,行政手段力度、方式更大更多更精细一些。由此可见,房地产调控政策作为各个国家的常态手段,我国也不例外,当涨的太猛,就压压,当不景气低迷时,就刺激刺激,客观理性的看待国内房产调控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2.调控的目标。调控的目标就是要让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在箱体内运动,防止大起大落,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从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所以,幻想房价暴跌也是不现实的。

三、面对本次调控政策,普通人如何应对

目前的调控政策都是组合拳,什么手段都用到了,包括单向提高购买商品房利率、建设公租房、发放住房补贴、现房销售甚至推行住宅产业化政策,楼市调控确实起到明显效果。作为普通人可从三个方面来应对:

1.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调控是常态,世界发达国家是如此过来的,我国也不例外,楼市过热,就要出台相关调控政策,楼市萧条,就要出台救市政策刺激楼市,不会因个人好恶逆向而行,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该来就会来。

其实看清楼市走向,作为普通人也能看预测什么时候该出什么样的调控政策

2.遵循调控规律,择机出手。既然调控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亦可根据规律来判断买房时机。因本人只谈投资,所以不针对刚需。之前无论什么时候买的都赚了,只是多少而已,但你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们就只说今天以后的事情。当楼市不断出现救市信号,如针对“五限”措施不断的松绑,不断取消限购、限贷、限社保、限户籍、限卖等措施纷至沓来,那么,这个时候要注意了根据以往经验,出现这些信号,政策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但一套组合拳之后,楼市必起波澜,政策出现后一般3-6个月往往是最好的购买时机。

3.利用调控间隙,置换优质标的。

作为普通投资者,目的为资产保值增值,但手中资金有限,所以“好钢须用在刀刃上”,一些人认为楼市方向是螺旋上升的判断固然没啥大问题,但不是一股脑的买在那放着,而需要“以新换旧、以优换劣”,因为购买不同的地方、不同产品其收益也是不同的,今天这个地方可能是热点,明天可能未必是,房子价格可能已兑现甚至透支。所以,我们需要置换,往往在调控的间隙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机会,如不断加码调控时,我们可以出掉认为潜力不大板块的房子、停车位严重不足的房子、物业短中期看不到改善的房子等,而待这一波下行调整至楼市平稳时再出手购买,一般1-2年左右,基本可以做到收益最大化。但在此,也要提醒下,房子不比股票,流动性差,加上楼市也有大小周期,需因时而定。

如果你也对房产投资感兴趣,可关注本人头条号

“专聊房君”交流讨论,本文为原创,欢迎转发评论点赞,评论区问题我会抽空逐一作答,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