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未必是岳飞的真迹

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未必是岳飞的真迹

一首《满江红》自古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的英雄豪情,慷慨激昂之余也为大英雄岳飞的悲惨遭遇唏嘘不已。然而在这首《满江红》问世以来,就不断有人怀疑这并非岳飞的真迹,而是后人冒岳飞之名做的伪作。

《满江红》未必是岳飞的真迹

这首《满江红》最早见于明朝嘉庆年间徐阶编制的《岳武穆遗文》,在此之前经历宋元两朝,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首《满江红》的痕迹。要知道岳飞被平反后,他的儿子岳霖、岳珂曾先后30余年收集岳飞的遗作,编制《岳王家集》,这首词、意俱佳的《满江红》却没有收录其中,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满江红》未必是岳飞的真迹

至于文中的用词,也有很多可疑的地方。“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贺兰山”南宋时属于西夏,并非金国之地。北宋末年,宋朝已经与西夏议和,岳飞时期,南宋的主要敌人是金国而非西夏。岳飞讨伐金国,要直捣“黄龙府”,在现今的吉林省境内,与贺兰山简直是南辕北辙。至于到了明代,北方的鞑靼人却时常到贺兰山一带滋扰,明朝将领王越更是在此处大败鞑靼人,要说这王越“踏破贺兰山缺”倒是合情合理。以此来看,这首《满江红》更像是明朝之人做的伪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