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泉州夜景

北宋时期,泉州经济十分繁荣,是全国丝织中心之一,与杭州并称一时之盛!对外通商贸易已涉足31个国家和地区。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泉州

南宋时期,泉州海舶一直称雄于海上,成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经济补给来源。据《诸蕃志》记载,泉州其时已与海外58个国家和地区有通商往来,“涨海声中万国商”,使刺桐港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泉州

蒙古灭南宋后,仍袭用旧法,在泉州设市舶司,并给予了特殊政策,泉州也在此时取得“东方第一大港” 的美誉。据《岛夷志略》载,泉州与海外通商贸易已涉足近百个国家与地区。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伊本·拔图塔的旅程,1332-1346年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马可·波罗出使大元帝国的旅行

马可·波罗在其《行记》中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50年后,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来泉,在游记中写道:“余见(泉州)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矣!”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描绘泉州港繁荣景象的图画,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手抄本

其时,泉州不仅是昌盛的通商巨埠,而且是一座繁华的国际都市,居住泉州城的居民,除中国人外,来自外国的商人、传教士、僧侣、游历家、王子、贵族和使节等达数万人。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亦思巴奚兵乱

1357年到1366年,泉州遭到亦思巴奚兵乱(波斯人为主)的极大破坏,经济开始衰败,并不断走下坡路。

古代泉州因一场动乱而一蹶不振,或与外国人有关

泉州东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