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泉州夜景

北宋時期,泉州經濟十分繁榮,是全國絲織中心之一,與杭州並稱一時之盛!對外通商貿易已涉足31個國家和地區。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泉州

南宋時期,泉州海舶一直稱雄於海上,成為南宋政府海上交通要地和重要的經濟補給來源。據《諸蕃志》記載,泉州其時已與海外58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使刺桐港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泉州

蒙古滅南宋後,仍襲用舊法,在泉州設市舶司,並給予了特殊政策,泉州也在此時取得“東方第一大港” 的美譽。據《島夷志略》載,泉州與海外通商貿易已涉足近百個國家與地區。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伊本·拔圖塔的旅程,1332-1346年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馬可·波羅出使大元帝國的旅行

馬可·波羅在其《行記》中寫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這裡,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豐富。”50年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圖塔來泉,在遊記中寫道:“餘見(泉州)港中有大船百餘,小船則不可勝數矣!”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描繪泉州港繁榮景象的圖畫,15世紀《馬可・波羅遊記》手抄本

其時,泉州不僅是昌盛的通商巨埠,而且是一座繁華的國際都市,居住泉州城的居民,除中國人外,來自外國的商人、傳教士、僧侶、遊歷家、王子、貴族和使節等達數萬人。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亦思巴奚兵亂

1357年到1366年,泉州遭到亦思巴奚兵亂(波斯人為主)的極大破壞,經濟開始衰敗,並不斷走下坡路。

古代泉州因一場動亂而一蹶不振,或與外國人有關

泉州東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