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新年好,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为《游园不值》的一首小诗。是诗人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据说是有一次叶绍翁去访友,正巧友人不在家,叶绍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园外感叹:“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鞋子踩坏门口的青苔,轻轻的敲门却一直没有人来开;可是他家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红杏伸出墙头来”。

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宋朝应该是出“词”最多、最出名的年代,而本诗的作者叶绍翁确是南宋时期少有的爱好写“诗”的一位。叶绍翁生于南宋中期,目前流世的诗词总计有55首,绝大多数都是“诗”。作为一名南宋文人,在“宋词”横行的时代,不习作词而喜欢写诗,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另类的。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当然,叶绍翁这几十首流世的诗词中,最出名的就是这《游园不值》了,而原因则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按说,联系前一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也就是一句描写春意盎然的普通写实诗词,并没有什么特指。然而,有意思的是,从唐、宋开始,“红杏”这一词在中国文化当中有特殊的含义,主要意喻当时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而“红杏出墙”则指的是女性有外遇了。

早在叶绍翁这首《游园不值》之前,北宋文人宋祁就有过一首名为《玉楼春·春景》的词,其写到“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首词中的“红杏”的所指,从整首诗词中应该可以看出,是写的比较明确了。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另外,宋代话本《西山一窟鬼》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故事中,形容女子亦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到了元代,此话本还被人改编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也将叶绍翁写《游园不值》的缘由编了个故事。说是叶绍翁的妻子名字就叫“红杏”,叶绍翁和其成亲后赴京赶考。之后由于相隔两地,夫妻间的感情渐渐消弱,红杏就经常在夜晚的时候爬墙到隔壁园中和邻居王二偷情。这事情叶绍翁一直不知道,直到其妻红杏70岁的时候,才鼓足勇气,把这件事儿告诉了叶绍翁。但叶绍翁没有生气,反而因此写下了这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这个故事证明当时社会对于红杏确实是有特指的,而故事在民间的流传,也使得叶绍翁的这首诗的前两句慢慢被世人遗忘。只是在当时,”红杏出墙“通常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是一种女人“事出有因”的出轨,含有浅浅的”风流“褒义。

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变得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等。之后明、清时期关于“红杏出墙”已经渐渐变成完全贬义的、给女性当事人的老公留面子的说辞了,而这种说法至此开始流传至今。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回过头来再看叶绍翁的这首诗的原意,“红杏”其实就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永恒的活力”的象征。只不过用词过于婉约含蓄,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因为“一只红杏,让人想到了满园的春色”了嘛。

南宋诗人1句普通诗词,朗朗上口流传900年,如今含义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