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系統的歷史天頂,已經過去

懇請您點擊右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頭條號。

孫佳山

廣電系統的歷史天頂,已經過去

第一個“見頂”是2012年,我們的電視劇產量開始“見頂”,開始觸到了全行業的天花板。中國電視劇從新世紀伊始,經過十多年的高速上揚期,開始“見頂”,並要長期面臨著在現有廣電機制下的電視劇的產能過剩的現實(央視的“標王”也是在同年“見頂”,二者有著互為因果的共通結構)。這在業內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叫“劇荒”。 所以,我想做的第一個判斷是,在2016年,會不會有第二個“見頂”?就是現行廣電領域的綜藝會不會“見頂”呢?我覺得很有可能會,至少將進入頂部區間,不會再有什麼質的變化。

所以回到“兩個節目”,為什麼央視對《叮咯嚨咚嗆》《挑戰不可能》這麼重視?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央視開始將綜藝節目視為自己的“救命稻草”,央視為了宣傳《叮咯嚨咚嗆》,甚至連續八期在《新聞聯播》中給它做宣傳,並調用了4個頻道來播這個節目。雖然收效不大,但足以說明現在的綜藝節目在央視受到的重視程度。然而眼下,一檔綜藝節目,低於8千萬的預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搞綜藝,而且現在一線明星在綜藝節目的身價,早就進入到千萬元的階段,在電視行業營收不斷下滑的今天,這麼高的投入,真的是連央視都有些無福消受了,太貴了。資本是很清楚的,只要投了錢,每一個節目都要有收益,收益不好,股價就可能受影響。可見,現行的廣電機制就是已經到了這麼畸形的一個階段,現在的電視臺都將綜藝節目看做“救命稻草”,我的問題反而是,綜藝節目會不會是“壓死”現行廣電領域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拭目以待。

那麼該如何處理、怎麼面對今天的現實呢?也就是我想做的第二個判斷是,如果僅僅從內部預測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綜藝節目的下一步方向顯然就是像《挑戰不可能》一樣,用“素人”,為什麼呢?因為“素人”便宜。就像為什麼現在的綜藝節目這麼依賴韓國人?也是因為韓國人的各種報價都比國內便宜——韓國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文化工業機制,所以沒那麼貴。“素人”之外的另一個特徵是“養成”,也就參照日韓已經非常成熟的“天團”模式——90後、95後尤其喜歡這個模式,讓“素人”通過參與綜藝節目獲得一種成長性。用學術圈裡用爛了的說法,就是鮑德里亞的“超級真實”,“素人”在綜藝節目中的“養成”將比真的還真,真的都不會這麼真。以上是綜藝節目在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並不會明天馬上就到來,但會一步步通過市場的殘酷淘汰,逐漸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