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2018,居民壓得踹不過起來!

新聞網:2018,居民壓得踹不過起來!

2018,居民壓得踹不過起來!

你呀,還是他。

走在哪裡都是議論“房子”?

前不久,多名來自未走出校園的“園丁”稱:我的家怎麼了!天天見不著大人!都在忙什麼,就記得一個詞“房子,房價還在漲,什麼是個頭?”

我們以後是不是也向他們一樣啊!

孩子的一句話,看似很簡單,但我卻不敢解答。只好說“等你們長大了,自然會明白的。”孩子在臨走時,透著一句話:家裡每天都是說房子,路上行人也是講房子,學校現在也是討論房子,房子,房子,房子···

新聞網:2018,居民壓得踹不過起來!

房子,茶餘飯後是熱議的話題,最多的議論莫過於“漲跌”,這是很多人都很關心。房價漲跌到底是取決於什麼?大家都的說法五花八門!

漢口的張三家(五口人)表示,物價成本在上漲房價不可能下跌。根據經濟學家馬光遠說,幾十年前北京的房價1900,大家覺得房價很高,到現在房價均價超過6萬,大家還是覺得房價很高。所以不管什麼時候,現在的房價肯定是要比以前的房價高的。

比如,我國的物價一直處於一個上漲的趨勢,物價一直上漲,貨幣貶值,我們看到的是現在的房價相當於多年前是上漲了10倍,但是現在的工資和多年前相比也是翻了好幾番的。

建房成本包括地價、建設房子成本(原材料、人工成本費等),這兩個是大頭!地價高了,所以,要想抓住對房價瞭解,就必須先看地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費的高低就可以判斷這座城市未來房價的走向!畢竟麵粉貴了麵包不上漲的道理!

好多人還在思考:當年馬雲的那句話“未來房子如蔥的價格”。此句話意思詳見《觀點:你那裡房市熱,純屬各例。》

漢陽的李四家(五口人)表示,中國人口袋鼓起來了,有點閒錢投資一套房子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最近幾年的收入明顯增加了,收入增加了是否意味著更加富裕了呢?眾所周知,CPI同比上升,意味著物價上漲,換句話說就是大家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其實產生這樣的結果的直接原因在於,貨幣供應量增加了,但貨幣供應和產生效應之間存在時間差,短時間內商品供應總量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商品價格上漲,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長6.5%;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長87.3%。

數據還顯示,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834元,增長7.2%,是平均數的9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1969元,增長7.4%,是平均數的89.1%。

數據顯示,按收入來源分,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4620元,增長8.7%,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3%;人均經營淨收入4502元,增長6.7%,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3%;人均財產淨收入2107元,增長11.6%,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1%;人均轉移淨收入4744元,增長11.4%,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3%。

從支出方面來對比,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445元,增長5.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955元,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從消費產品分類來看,全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菸酒消費支出5374元,增長4.3%,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3%;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238元,增長2.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8%;人均居住消費支出4107元,增長9.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121元,增長7.4%,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2499元,增長6.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6%;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86元,增長8.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1.4%;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451元,增長11.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447元,增長10.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4%。

總結上述,一部分人為了有房住為了撐起面子成家而不得不買,房子對這類年輕人是必須品。沒有房子只有蹲街頭,一直租房住,很不受人待見,特別是親朋好友和女方父母,所以他們不管房價再高都會考慮買,人總不可能不住房子,至於暫時不買的人,無非要麼是持幣觀望,要麼是暫時購買力不足,要麼就是觀念不同於尋常人(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

另一部分人,有房的也攪進來,錢多不只一套房產的人。這類人正是瞄準了第一類人的需求(當然也不排除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擺闊型,僅僅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因為這點房產他根本沒放在眼裡,更不要說那點可憐的升值空間了),只要城市人口密度控制不下去,房價就很難跌,你覺得城市人口密度能很快就控制下去嗎?就算是控制下去了,你有沒想過有多少人要下崗,要面臨失業,這與社會經濟進步違背,就算是政策控制房價也會緩緩上升。至少在短期幾年內無疑是一項穩妥而又增值的投資方式。

武漢從事房地產的鑽石王老五(六口人)表示,現在城市人口分化較為嚴重,房價的波動也較為明顯。評價城市房價高低,必須以城市規模為參照,否則便無從比較。例如,濟南和青島房價不到一線城市三分之一,很多人仍認為這裡房價太高。一些小縣城房價只有兩三千元,當地人卻不覺得多麼便宜。無形中人們已經把房價和城市規模綁在一起。

怎麼說呢!從全球來看,紐約和東京這樣的大都市房價比中國一線城市還高,世人卻已默認接受。有著共同規律“城市越大,財富聚集能力就越強,其土地價格自然居高不下。”由此看來,把人口與房價的比例作為參數,比單純看房價可以更好地衡量房價高低。

單從房價來看,中國大城市的房價不算低。除了倫敦和紐約房價奇高之外,東京、新加坡、莫斯科、維也納和日內瓦的房價比中國一線城市高出不多。孟買、巴黎、斯德哥爾摩和中國一線城市在同一水平。墨西哥城、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吉隆坡和里斯本大致相當於中國二線城市。

再來看人口/房價比,情況就完全不同。國外城市只有聖保羅、墨西哥城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口/房價比明顯高出,曼谷和東京與中國城市大致在同一水平,其他城市完全不能和中國城市相比。中國一線和二、三線城市的人口/房價比普遍很高。也就是說,就同等城市規模相比,中國城市的房價普遍偏低。

從另一角度看,住宅投資屬於長期投資。人們願意高價買房,是相信所在城市經濟的未來成長,相信城市的收入水平會不斷提高,居住環境會不斷改善。中國不僅大城市眾多,城市投資規模也超過世上所有國家。這都會對未來房價有深度影響。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中國城市人口統計往往包含郊區農戶。按說,農民購買力低,農業人口多應該拉低房價。其實正好相反。大城市郊區農民受城市生活影響最大,都在拼命擺脫以農為主的生活方式。他們要麼去城裡打工做生意,要麼靠城市擴展拿到大筆拆遷費,然後大把花錢去城裡買房。很多城市居民都在抱怨:房價都是這些拆遷戶給拉高的。

中國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擴張。人口聚集,服務業興旺,鉅額基礎設施投資,這些因素相加,導致中國大城市的財富迅速增長。幾十個數百萬人口的城市正變成千萬人以上的大都市,然後通過高鐵和高速公路把周邊中小城市聚集起來,形成長三角和珠三角那樣的都市圈。這樣的城市格局,其房價卻和國外二、三百萬人口的城市同一等級,肯定不會長久。中國大城市的房價還有很大上升空間,那是確定無疑的。(參考數據:2017年,經常看自然也就瞭解這些。)

家住武昌的北京人劉老六(五口人)表示,如今,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房子的價格也比較透明化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和個人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於“住房”的理解逐漸發生了改變,追求的重心從“房”逐漸偏移到“住”的層面—追求更舒適方便的居住感受,更優越的生活品質,這也意味著人們對於社區環境以及生活配套有了更高的要求。

眼下,眾多眼睛都在瞄準產品。在這裡就不深聊房子的品質,就聊生活方式的變化。

比如,現在的一些小區“配備圖書館、咖啡館、清水平臺、健身中心、童玩中心、長者活動區等眾多休閒配套”,可以滿足全年齡段人群的休閒需求。

前不久,那個任志強說:眼下房子是不夠住的?開發商現在一年的住宅竣工面積就10億平方米左右,按照全國現在的住宅面積,大概240億平方米,5%的折舊很正常吧,5%就是10億平方米。如果我們要滿足70%的城市化率,至少有440億平方米左右的建築面積才能夠住,如果按5%的話,就是20多億平方米了,比現在一年房地產生產量還要大。

不要以為蓋房完了就完了,中國城市這麼多破樓怎麼辦呢?很多要拆除重來的。70年的生命週期,很多也快到了,不拆嗎?拆了重建,誰弄呀?不讓開發商弄,政府弄,不可能的事。房地產開發建設從世界發展趨勢來說,與城市化擴張的同步。

按經濟形態劃分的9類住宅。商品房56%、經濟適用房6.4%、微利房5.8%、安居房3.8%、解困房2.9%、房改房4.7%、集資房6.2%、平價房5.6%、小康住房8.6%的比例(參考往年數據:初步計算)

房地產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現在,有許許多多人拉攏在一起,比如說,是開發商、運營商,謀劃未來的錢袋子,是依靠產品力,還是靠內容創新,由於消費者在不斷的升級,單一靠體驗是不夠的,估計得靠用心運營改造才是出路。只有提前預知,才能為自己的錢袋子保駕護航!至於,房子能否用來長期投資的,這不是你我能決定得了的。房子有多重屬性,除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