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昨晚慕名去看了最近火爆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影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认知为零,只知道很火,却连它是什么题材都不知道。

“这是一群得了癌症的人,为了活下去,到处找药。”与同事聊天时的一句话,才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初步认识。观影之前不觉得,单看这句,只觉得是现实向的故事,之所以火爆,也许是因为让人有物伤其类的感触,我们是最容易自我代入的人,有些事,当下或许没有发生在身边,可不代表以后不会发生。

看完电影之后,再来想这句话,回忆起的却是那经典一幕:得了白血病的老奶奶对着警察说的那一句“谁家没有个生病的人呢?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是啊,活着,仅仅是活着而已,不幸患病的他们就为了这两个字,好似就用尽了所有力气。其他的甚至都是奢望。影片中有一个堪称是所有转折点的关键性人物,他就是吕受益。正是他的到来,才让主人公程勇间接走上了卖药的征程。他的死亡,也促使了主人公思想上的转变,卖药,不再是赚钱,而只是救命。

他固然是个悲情小人物,挣扎于疾病之中。那么你又是否记得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梦想呢?当他看着睡着的儿子时,想着的只是“听他喊一声爸爸”。那时,他们有了印度便宜药,他开玩笑的说了一句:“如果他结婚早一点,搞不好我能当爷爷。”可惜,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倒在了“吃不起天价药”的必然结局上,最后一眼,看见累极了的妻子搂着儿子睡在一旁的病床上,憔悴不堪,我们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什么。但却明白,他终究是没有熬过时间,等到那一声心心念念的“爸爸”了。

“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他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影片中所有吃不起药的白血病人早晚有一天会面临同样的结局。有时候,我们既感慨世界的残酷,又痛恨自己的无力。

仅仅只是活着啊,就这么艰难。

影片中的大多数病人得到了程勇的帮助,因而幸运的活了下来。似乎,总在此时,我们会感恩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类人的存在,他们或许看起来不堪,但在某一个点上,却会让人看到最纯的人性之光。因此,才有了影片最后那一段温情的镜头,无数的白血病人站在街道两边,看着押送程勇的警车远去,他们不约而同的摘下了口罩,默默送别。

“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也许你还记得一个细节,程勇第一次卖药时,看着对面的白血病人都带着口罩,不耐烦的说道:“能不能把口罩摘下来,我都认不清谁是谁?”当他们摘下口罩后,因不适应久违的混杂空气,接连咳嗽了起来,程勇脸上表情不好,转瞬却湮灭了烟头。

“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这一次,没有人再说,他们摘下口罩,就像正常的人送别程勇,感恩他为他们带来的希望。想来,这一刻才是程勇冒着危险去贩药,即使面临被抓的境况,也要让那几个拿到药的病人尽快带走一部分药的真正意义吧。人生中似乎没有几个时刻最明白“值得”二字的存在。

“鸡肋”一般的生活,你还要过多久?——写给《我不是药神》

我们固然为程勇的行为而振奋。可是看到此处,难道就没有对自己的反问吗?

影片最大的矛盾无非是高价药吃不起和低价药却犯法的冲突。吃不起药只能等待死亡的病人值得同情,可正版药定价高的跨国企业就真的那么可恨吗?很多事情从来不是单一性的,那些为了研发新药付出巨大成本的企业,用的也是自己耗费心血研制出来的成果赚钱。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他们或许都付不起下一次研发新药的成本。

似乎又回到了无解的答案。反问自己,与其去追究那些你不了解的事,为何不从自己身上找一些原因呢。我们常常会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好,矛盾发生时,似乎总要从别人身上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吃不起药,是药企的不好。可未曾想到,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我们感恩那些伸出援手的人,却没想到,他和你一样,不过也是个普通人。

回到电影中,就像程勇第一次和白血病友们发生冲突时,他说出的那些话。他是个普通人,也有着普通人身上所有的难处。我们不能一次次渴望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去牺牲自己,来成全自己。

很多的矛盾,固然是大环境所限。但是,未必就没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仔细想想,你曾为了一件事去倾尽全力吗?你总是在想着这个问题,会有更能干的人来解决吗?你总在庆幸,这些不幸的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吗?

那些,其实并不遥远。

做一个值得同情的人,过着“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生活,你真的就满足吗?我们所有的痛恨,所有的无力,无非是在于你还没有尽力,还未曾为这些你同情的、你憎恨的、你无奈的生活尽上一份力罢了。做最好的自己其实不只是一句口号,只有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你才有可能去改变你痛恨的这一切。希望下一次,你的感动不会这么廉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