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今天要推荐的电影,说实话,非常冷门。

听过的不多,看过的更少,

但凡是看完的,几乎都说好。

这种冷门佳片不应该这么少人知道,所以熊要认真安利一波——

羞辱

The Insult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豆瓣评分8.2,看过的还不足1000人。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曾提名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说它冷门主要是因为这是黎巴嫩出品的电影。

很多人估计连黎巴嫩这个国家都不知道,更别说这个国家的电影了。

本片的灵感来源于导演齐德·多尔里的一次真实生活经历。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齐德·多尔里曾在一次与水管工的争吵中,一气之下说出了带有歧视性的羞辱词汇。

好友善意提示“祸从口出”并让他去道歉,水管工拒绝了导演的认错,而包工头几乎为这件事把那个水管工开除。

这件事给了齐德·多尔里创作《羞辱》的灵感。

由于想完全看懂本片需要大量关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背景知识。

为了有助于大家理解本片剧情,下面花一点点时间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中东国家——黎巴嫩。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黎巴嫩是一个中东地区的国家,也是最不一样的一个。

怎么说呢,它是阿拉伯世界中唯一一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宗教组成的国家。

这两个宗教势力都想掌握国家政权,上至国家高层领导下至底层居民为此展开漫长的斗争,经历了15年惨烈的内战。

不只内忧,还有外患。

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升级,整个中东乱战开始,大量巴勒斯坦犹太难民涌入黎巴嫩,令到本就混乱的黎巴嫩乱上加乱。

本片的故事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发生。

一个夏天,在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

本国基督教居民托尼(阿德尔·卡拉姆 饰)刚听完一个政治演说,正开车回家。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经营着一家修车店,家中有一位即将临盘的妻子。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和平常一样,托尼正在阳台用水管洒水,水不小心撒到了楼下亚西尔(卡梅尔·巴沙 饰)的身上。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亚西尔是一名工程师,正在负责带队进行旧城改造项目,工作一丝不苟态度严谨,深得工头的喜欢。

要说哪不好,那就是他的身份:巴勒斯坦难民。

之前说过,黎巴嫩本地人非常仇视巴勒斯坦难民。

当亚西尔上去找托尼,希望可以帮助他解决水管问题,没想到热脸贴冷屁股,托尼倔强地拒绝了亚西尔。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就这样,亚西尔在没有得到托尼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帮他修理排水管道。

托尼发现后直接用锤子将水管砸得粉碎。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亚西尔觉得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羞辱,愤怒之下骂了一句“混蛋!”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感到被羞辱,怒不可歇,要求亚西尔必须跟他道歉。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否则将起诉他们公司。

工头劝亚西尔,在人家地盘下干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为好。

可亚西尔的沉默的态度让托尼很不爽。

不道歉,这事儿就没完。

工头自然不想把事搞大,聘用巴勒斯坦人本来就是一件违法的事,闹大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亚西尔的妻子也劝他适当服软,

亚西尔说道“我们相当于阿拉伯的黑鬼”。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一语道出巴利斯坦人在中东地区毫无人权和地位可言的境况。

但和解还是要继续的,第二天工头和亚西尔来到托尼的修车店,准备和解。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百般用言语羞辱亚西尔,直到说出那一句“如果沙龙从开始就消灭你们该多好”。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沙龙,以色列前总理,曾主导过屠杀难民营事件。

这句话我们听了不觉得有什么。

但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这就是核弹级别的侮辱了。

终于,亚西尔忍不了,回头就是一拳,托尼被打断了两根肋骨。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本来只是两个大老爷们之间的争执,因为身份不同,按照警察的话来说:

这是一个政治案件!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之后的法庭戏是全片的核心,一共有三场。

第一回合,双方在没有律师的情况下出庭。

在法官的审问下,亚西尔承认自己有罪,但却不肯说出因为什么原因动手打了托尼。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法官没有继续深究草率地宣判亚西尔无罪(尽管他自己承认有罪)。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完全无法接受这个判决,破口大骂羞辱了法官。

之后托尼因肋骨骨折引发创伤性气胸晕倒,妻子也因此事导致早产。

托尼没有料到一句羞辱的话引发这么强的蝴蝶效应,连自己的妻儿都牵连其中。

他对这个巴勒斯坦人恨之入骨,必须要上诉。

一个曾经给总理辩护过的大律师瓦吉迪·韦布接手了这个案子。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只想要一个道歉而已。

但涉及巴勒斯坦问题,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

在中东的高度政治化,任何辱骂都有可能上升到政治层面,而巴勒斯坦会被认为是应该得到同情的既得利益者。

另一边,一位女律师上门找到亚西尔,希望帮他辩护。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巧合的是,这位女律师是瓦吉迪的女儿。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第二回合,双方就亚西尔殴打托尼之后产生的胸痛和妻子早产一系列事故做辩论。

双方想尽办法,各自的私生活都被曝光在法庭上。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两人本想要一个“公平的审判”,但整个审判的重点正在悄悄发生转移。

从两个人的事,变成两个家庭,再变成宗教,黎巴嫩本土人和巴勒斯坦难民之间的冲突。

讽刺的是两个当事人反而随着审判的进行越发没有了发言权。

当事人变成了旁观者,两位律师之间的唇枪舌剑,被好事的媒体曝光。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这事彻底被放大成了社会事件。

许多巴勒斯坦难民上街游行抗议,事态正在一步步失控。

舆论一边倒地站在支持亚西尔这边。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连黎巴嫩总理都出面调停。

在真诚和稳定面前,站在国家层面,总理选择后者。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托尼感到很绝望,自己只想要一个道歉,不应该吗,就这么难吗?

两人走出总理办公室,亚西尔车打不着火,已经驱车先走的托尼又折返,帮亚西尔把车修好,留下一脸复杂神情的亚西尔。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最后一场庭审,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托尼的童年阴影被公之于众,这是一段他不愿提起的过去,如今这个伤疤被无情地揭开。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1976年,托尼所在的达穆尔地区,在黎巴嫩内战时遭到血洗大屠杀,托尼是唯一的幸存者,这次大屠杀里也有巴勒斯坦军队的影子。

这就是托尼为什么仇恨巴勒斯坦人的原因。

巴勒斯坦难民值得同情,那么像托尼这种在大屠杀幸存下来的人就不值得同情吗?

大家都关注别国的难民,却忽略了本国的难民。

欠他一个道歉的还有他祖国。

那一晚亚西尔来找托尼,故意说一些侮辱性的话令托尼愤怒从而揍了亚西尔。

亚西尔终于说出托尼最想听到的那句“对不起”。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无论最后的审判结果如何,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结案后二人相视一笑,联想起之前亚西尔故意“找打”,两个人独特的和解方式让人暖心。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祸从口出,一句“对不起”引发的蝴蝶效应,黎巴嫩电影了解一下

人和人之间可以和解,但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怨矛盾则无法轻易和解。

两个人的争执就像一个小小的伤口,随着审判的过程伤口被越撕越大。

整个法庭审判如同带领着我们回顾了一遍黎巴嫩的近代史。

尽管我们对中东国家的历史知之甚少,但也佩服导演能够揭露历史伤疤的勇气。

更难得的是导演在难民问题的表现上极其克制,没有通过消费巴勒斯坦难民的苦难来赚取观众廉价的眼泪。

全片没有直白展露战争的残酷,但看完你会觉得战争不仅仅是造成了多少伤亡,而是战争留下的阴影对每一个活着人的意识和生活的入侵。

更可怕的是这种无形的入侵持久且不可逆。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不能够感受到战争的可怕,平时一句“愿世界和平”多少还带有戏谑的意思。

但这个世界上的确还有很多人过着炮火纷飞的日子,和平成了他们最奢侈的愿望。

片尾两个人达成和解表达了导演对和平的一个美好的希望。

宗教问题,国家与国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但什么时候,我们人类才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

希望这一天可以早点到来。

文/五十公斤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