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这大概是2018年南哥向你推荐的第一部冷门佳片。

影片提名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男主斩获第74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帝奖。

可到现在豆瓣评分也只有一千来人,可以说电影是真的很冷门了。

这部电影叫《羞辱》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虽然看的人很少,但大家给出的评价都很高。

烂番茄新鲜度89%豆瓣评分8.1

影片视角以小见大,故事层层递进。叙事、表演、配乐、节奏都掌握非常好!

从个人之间的小冲突步步推进至民族冲突、宗教矛盾、道德困境的精彩辩论,全片都很会带动情绪。

这么出众的法庭戏,甚是少见。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羞辱》这部电影,让南哥感到了久违的熟悉。

它的故事和我们在春晚上特别火的一个笑话极其相似。

对,就是宋丹丹在春晚上说的那个: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里。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一共分三步:

第一步打开冰箱门;

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

放在这部电影里,故事也可以概括成,怎么挑起一场震撼国家的大事件,也只需要三步。

《羞辱》的故事从一个小矛盾开始,最后却变成了两个民族之间的巨大冲突,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动,让整个国家都处在危机中。

从本质上讲,挑起一个动摇国家的大事和把大象装进冰箱里是一样的。

第一步:骂人

骂人和打开冰箱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打开的意思。

不过在电影里,打开的是伤口

电影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黎巴嫩的基督徒修车师傅,另一位是巴基斯坦的难民工程师。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在黎巴嫩这块土地,情况十分复杂。

民族、宗教和历史的问题导致很多事情变得敏感。

对于《羞辱》这部电影来说很好理解,原本的黎巴嫩土著居民托尼十分厌恶巴基斯坦难民,他认为是这些人占领了自己的家园。

这也就解释了一开始,作为工程师的亚西尔上门要给托尼修水管时,为什么会被摔门呛声了。

托尼摔门了,亚西尔为了来往路人着想,还想从外面把水管修了,却没想到托尼直接拎着斧头砍坏了水管。

好脾气的亚西尔也忍不住骂了托尼:“混蛋!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咋一看,这是挑起所有事情的原因。

因为亚西尔的一句“混蛋”,托尼要求道歉。

看到这南哥忍不住对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鞠一把泪,什么叫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这就是!

导演在安排剧情上很有心机,他刻意安排了一出不平等的故事

表面看,亚西尔骂的“混蛋”是导火索,实际上却是因为托尼最开始的无礼摔门。

如果要说谁羞辱了谁,那也是托尼先羞辱了亚西尔,只因为他是一个巴基斯坦难民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对于观众来说,看着亚西尔因此忍气吞声,很让人来气。

而仅仅因为一句混蛋也不足以掀起摔门大风浪。

更伤人的话还在后面。

被以辞退相威胁,亚西尔和老板前去给托尼道歉。

托尼的回复是:“如果沙龙从开始就灭绝你们该多好”。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这句话的效果相当于引爆核弹。

直接把两个人的口角升级到了民族间的仇恨,也让亚西尔暴怒下打断了他的肋骨。

这句话才是打开“冰箱门”的关键。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托尼的这句话是引发矛盾的核心。

而在这时候,呈现给观众的还是一个不公平的故事。

明明是先羞辱人的托尼却要求道歉

就算是因为他的激怒导致亚西尔打人,站在法庭上被告席的也是亚西尔。

从感情上,观众很难认同托尼。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第二步:绝不妥协

电影里有几场法庭的戏很不错。

没有镜头快切,也没有密集紧张的音乐衬托。

导演齐德·多尔里用事实说明:有张力的剧情也可以用简单的镜头表达。

两位法官在法庭上的唇枪舌战,两个当事人之间微妙的情绪变化,都抓的很准。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托尼执拗的要道歉。

甚至说出“我要让他知道我比沙龙强一百倍”这种明显赌气的话。

在妻子早产女儿病危的时候,还强硬的坚持“我是为了整个家好”。

其实从种种细节都说明了:他在后悔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他知道自己是错的。

不应该在亚西尔要求修水管时摔门,更不该用斧子敲坏水管。

他同样欠亚西尔一个道歉。

相比之下,亚西尔是更冷静的那一个。

他从一开始就不愿在法庭上重复托尼气头上的话,因为他知道这句话能带来怎样的效果。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但是这不能让他低头认错。

两个骄傲的人碰到一起,谁先低头谁就输了。

这个较量能坚持到总统来了也不给面子的地步。

这里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

黎巴嫩的总统都被惊动前来调解,意思大概是看在我这个总统的面子上你俩就别闹了云云。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而托尼的回答则是: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你为国家服务,我们纳税是因为你要保护我们的权利。

翻译过来就是:我掏钱纳税不是让你来和稀泥的!

撅了总统的面子,用的是纳税人的底气。

但是,他们撅不了民意。

第三步:有请媒体入场

整个事件从口角发展到国内暴动,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托尼说出的那句话;二就是媒体的曝光。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这个发展趋势,和我们经常谈的网络暴力很像。

一件小事,经过媒体的宣扬,其中可能有

别有用心的加工

比如被“坠落”的奥数天才付云皓,如果不是本人在知乎发了长文自述,可能人们真的就要被一篇报道蒙蔽,轻易给一个人的一生盖章了。

也有可能出现各种煽风点火的偏激言论。要知道,最容易煽动的就是普通人的情绪了。

比如曾经的西安砸车事件。

仅仅是网络上的不同声音就能掀起巨大的网络暴力,更何况是电影中这样掺杂了民族、宗教矛盾的事情呢?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和解还是继续已经由不得托尼或者亚西尔做主了。

他们是谁干了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件事成了民众发泄情绪的一个渠道

托尼是屠杀的幸存者这件事被扒了出来;

亚西尔曾经打过一个毫无恶意的黎巴嫩士兵也被拿来点评。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互相打打杀杀的人们谁也不认识托尼和亚西尔,但是不妨碍他们发泄怒火。

整件事从两个人的道德困境上升到了群体的道德困境

托尼和亚西尔都有错,却因为各种原因执拗的不肯认错,导致事情一再糟糕。

就像媒体的加入并没有错,却引来了许多盲目愤怒的声音,让事件恶化。

电影的最后,街头上是暴力相向的人群,托尼和亚西尔却已经一笑泯恩仇了。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可见,把大象关进冰箱不难,挑起一场震撼国家的动乱也不难,只要把握住群体情绪就好。

看完了电影南哥也默默出了一身冷汗。

电影看到一半也曾经气的够呛,气托尼贼喊抓贼,欺人太甚。

可是情绪一过就发现自己中了导演的圈套

这部奥斯卡佳作不该被冷落!

作为观众只是看故事就被带动了情绪。

如果是置身其中,恐怕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一次别离》相比。

《一次别离》是珠玉在前,《羞辱》多了一些匠气。

但是导演用电影设局把观众代入的设计,实在高明。

《羞辱》是沧海遗珠,热血上头的时候就应该看看这部电影,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被情绪牵着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