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对联趣闻话沧桑(1)

六 对联趣闻话沧桑(1)

远近四邻都说沈家载秀,源于沈家几百年来,文风鼎盛,学馆繁多的现状。

清朝中晚期的不说,仅民国时期,在沈家村开馆办学的就有五六家之多,大小先生十几个,北洋时期任过政俯要员的庆坤先生更是远近闻名。先生多,文坛趣闻佳话也就多了。现录几幅对联供后人们玩味欣赏。

一 想当初难过昨日 托天恩也有今朝。

这是先祖父写的一付描述自身境况的对联。祖父青春年少时,确实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那时科举考试废除,新型学校兴起,我祖父有幸到省城南昌江南水利学校就读。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建于清光绪16年,即1890年,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开办的军事学校,是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基地,是中国海军人才的摇蓝。主校在南京,后南昌也开办了分校,鲁迅先生及弟周作人也曾在此校读过书。想想看,那个时期,有几个乡下子弟能到省城读书的,由此可见,祖父年少时的家境是比较殷实富裕的。可是,祖父学非所用,一生穷困潦倒,到中老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家境渐渐惨败,不得不靠租借典当熬日子,时间一久,便债台高筑,以至弄到大年三十出外躲债的境地,到大年初一凌晨,才贴出这样一付哭笑不得的对联以自慰,以应付时节。短短十几字,反映了先祖父辛酸悲哀和侥幸矛盾的心理。至今还被人们传颂着。

二 树木十年成大器 槐花一度有奇香

这是沈家余庆坤老先生为余永年老先生的三儿子考上大学写的一幅贺联。当年余永年先生的三儿子余树槐考上浙江大学,家人为他摆酒庆贺。要知道,在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可是数一数二的高等学俯,跟现在的清华北大一样出名。庆坤先生将树槐二字嵌入对联,以示庆贺。对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可见此老旧学创新的功底之深。余树槐先生在浙江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民国政府,本想干一番事业,但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而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被政府启用,为祖国统一发挥余热。

三 七贤辅晋三杰扶刘追思古昔英雄暂倩梨园演故事

甲第宏开壬林衍庆但愿后生俊秀光荣梓里答宗功

这是余永年老先生为饶埠梨家七甲村开谱写的一幅对联。此联很长且连续用典,内涵愽大精深,上下联首字嵌入“七甲”村名,对仗工整,寓意深长,寄希望于后生俊秀,象七贤三杰那样为光宗耀祖,建立功勋。此联至今仍令一些文学爱好者玩赏不已。

余永年先生是我看到的村里最后一位老先生,可惜那时小,不懂事,常见他清晨在厅堂里踱步,嘴里不停地哼着,有时还轻声地自言自语,手也不停地比划,有时自已还微微地笑着。我们都以为他好象在发神经。谁知道他是在背古文,背到激动处,竟手舞足蹈,黙黙含笑了。等我们懂事后,他老又过世了,要不然跟他学学国学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