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現代人的焦慮,無處不在。

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從職場的面試、入職、升遷、漲薪,到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情感建立、維持,教育的競爭、比拼等,焦慮無孔不入。很多人都憂心忡忡,擔心跟不上身邊的人、擔心跟不上時代,內心被焦慮填滿。

科技越來越發達,生活應該越來越好了,為什麼人們的焦慮,卻越來越多?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並沒有那麼多焦慮,但是在各類自媒體、視頻、課程及書籍的煽動下,焦慮越來越多。“焦慮”一詞成為熱點詞彙,只要一提及,總能觸動人們的痛點,相關的熱度就會隨之而來,流量、收益也就來了。

01

不煽動你的焦慮,怎麼讓你掏錢買單呢?

這兩天,“情感教主”Ayawawa因為一篇《情感教主Ayawawa和300萬種擇偶焦慮》被推上風浪尖口,中國日報、中國婦女報等各大媒體對其進行批判,微博被封號六個月。其實關於“妖娃”的爭議已經由來已久。

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Ayawawa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婚戀上,女孩子如何嫁個好男人,如何防禦老公不出軌,如何保持異性吸引力等。300多萬女孩子被她引向焦慮,並不斷產生新的焦慮,而這所謂的“情感教主”,靠販賣這些焦慮,名利雙收。自2012年12月以來,Ayawawa公眾號推送至少2412篇內容,其中閱讀10w+的爆文有1184篇;其開創的情感諮詢機構短短三年時間內,年收入就能過億;一對一課程售價數十萬還倍受追捧。

與其說Ayawawa是情感教主,倒不如說更像一個生意人,她清楚針對焦慮群體的生意最易於成功,懂得製造焦慮,善用女性的痛苦面販賣產品,引導焦慮的女性一步步去消費

02

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是活在一篇篇10w+的微信爆文裡。

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前陣子,一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文章大火,文中以摩拜創始人,80後胡瑋煒的成功為例,diss了不爭氣的同齡人。很多自媒體平臺轉載,輕鬆獲得百萬加的閱讀量。“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像一句“振聾發聵”的口號,擊中了人們心中緊崩的那根弦,引發了廣泛共鳴。看看別人上億的資產,再看看自己窮得叮噹響,頓時覺得內火攻心,挫敗不已。

但是你發現作者的套路沒有?

首先,列舉一個和你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其次,說明她有多麼成功;最後,再用一個對比來說明你有多麼失敗。

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但你有沒有深入地想過——拋開同齡人這個共同點,家庭、出身、環境、經歷、運氣等,你們完全同,僅用這百分之零點零一的共同點來對比,未免太強詞奪理了。

於是有人調侃:

溥儀3歲登基,

莫扎特5歲創作出世界名曲,

甘羅12歲為上卿,

慈禧26歲垂簾聽政……

你已經被同齡人拋棄八百遍了!

03

抓住年輕人心理上的弱點,在營銷中,這叫恐慌共鳴。

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生活,都害怕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尤其是身邊的、能夠聽到看到的人。以前我們說起明星名人,感覺那是很遙遠的事,除了羨慕並不會過分地想要成為這類人。但是現在,互聯網讓這一切的距離都拉近了,社交媒體那麼發達,我們很容易就能窺探到他人的生活。

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看看哪個明星穿戴了名牌鞋包、哪些人又賺了多少錢、買了多大的房子,提了多貴的豪車,而自己過不上那樣的生活,就是失敗。各類自媒體抓住你心理上的這種弱點,宣傳加重你的挫敗感,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一無是處。當你灰心喪氣、無地自容的時候,跟你說你也可以過上那樣的生活,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

95後女孩如何從月薪3000到月入3萬?

1個月從0到200萬粉絲,你只需這樣做;

擁有這些特點的女生,都活出了高級的人生;

……

媒體人也有他們的焦慮,為了保證更高的閱讀、更好的銷量等,不得不創造焦慮,從而轉移焦慮。定力不強或缺乏思考的人,很容易跟著他們的思維走。以為捷徑就在前方,殊不知,別人光鮮亮麗的表面,有很多不為人所知的痛苦和挫折。

追求美好的生活沒有錯,我們確實也應該努力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但這需要的,是你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有目標的去追尋,而不是人云亦云。

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攀比、比較,那生活的樂趣會喪失得一乾二淨。

04

還有一種焦慮的聲音,來自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的威脅。

我們的焦慮,被販賣了多少遍?

無人餐廳、無人超市、無人銀行等相繼出現,於是有人覺得,機器人將取代人類的工作,未來的人將無工可打、無事可做,於是人們的焦慮又來了。有危機意識固然是好,但其實也不必過分擔憂,第一次工業革命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工人也恐慌過,但是漸漸地,更多的工種也出現了。所以未來,機器人在取代一定工作的同時,必然也會創造新的工種,畢竟人類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就像微企寶智能雲記賬軟件,實現了一鍵批量生成憑證,賬簿報表自動生成,期末自動結轉成本、損益,一鍵報稅等功能。3分鐘即可完成一套賬讓財務工作量大大減少。但是它不會剝奪財會人的工作,相反,它讓財務人員從日常瑣屑的事情解放出來,而有時間去分析數據,進行價值管理,參與公司的管理層,從而創造更多的收益。

所以面對智能機器人或軟件,我們不是焦慮、恐慌,相反,要去擁抱它、利用它,讓它為你所用,為你創造更多的價值。

焦慮,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明星有明星的焦慮,老闆有老闆的焦慮,普通職員也有普通職員的焦慮。但是不必放大它,讓自己陷入其中,而忽略了人生精彩快樂之處。

當然,也不是說我們要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我們要做的是,保持對自己人生的清醒思考,確定自己想要的,專注於自己的目標,再想方設法,朝著它前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步伐,身邊有些人走在你前面,也有人走在你後面,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追求不同,選擇的活法也不一樣放下你的焦慮,走好自己的路,過好自己的人生最要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