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7年,智慧財產權保護立法走到了哪一步?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7個年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8日發佈《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提到了一個重要問題:知識產權保護。

“入世”17年,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走到了哪一步?

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制定、修改法律,構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全國人大常委會扮演著重要角色。

1、啥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其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專有權利。

它是一種財產權,受國家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不得侵犯。它可以像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進行買賣、贈予和使用,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有些重大專利、馳名商標或作品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有形財產。

比如,現在正如火如荼舉辦的俄羅斯世界盃,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就不少。大力神杯的造型圖、官方吉祥物、字體、海報,等等。

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今年3月公佈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到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

新組建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主要職責是,負責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推動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負責商標、專利、原產地地理標誌的註冊登記和行政裁決,指導商標、專利執法工作等。商標、專利執法職責交由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承擔。

2、哪些法律可以保護知識產權?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包括專利權、商標權、版權(著作權)、原產地名稱(地理標誌)、植物新品種、商業秘密等。相應的,所涉及的法律主要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修改商標法的決定,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後的商標法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規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權利人因侵權受到的損失、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利益或者註冊商標使用許可費的1到3倍的範圍內確定賠償數額。同時,還將在上述三種依據都無法查清的情況下法院可以酌情決定的法定賠償額上限從50萬元提高到300萬元。

2017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時隔24年後,反不正當競爭法迎來的首次大修。修訂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細化各類惡意仿冒行為,明確規定使用未註冊商標也受罰。

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決定的形式,推進知識產權法院的建設。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明確規定知識產權法院管轄有關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技術秘密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當年年底,三家法院相繼設立。

全國人大常委會公佈的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中,修改專利法出現在14項初次審議的法律案裡,修改著作權法出現在預備審議項目中。

3、白皮書內容摘編

履行知識產權保護承諾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中國的主動作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中國推進知識產權保護,不僅符合自身發展需要,也有助於進一步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中國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依法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同時,希望外國政府加強對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

除構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外,還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力度。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三家知識產權法院,在南京、蘇州、武漢、西安等15箇中級法院內設立專門審判機構,跨區域管轄專利等知識產權案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針對重點違法領域,開展專利“護航”行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行動、出版物版權“掃黃打非”和“秋風”行動、打擊侵權假冒的“網劍行動”“質檢利劍”打假行動等專項行動,有效保護了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保護效果明顯。從2001年起,中國對外支付知識產權費年均增長17%,2017年達到286億美元。2017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申請者中近10%為外國單位和個人;國外來華髮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6萬件,較2001年3.3萬件的申請量增長了3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公佈,2017年,中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達5.1萬件,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