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態嚴禁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拒收的背後是企業和商家短視行爲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第10號——關於維護人民幣流通秩序的公告引發社會廣泛的關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其在國內流通使用本應暢通無阻,平平常常。隨著金融機構電算化的普及,電子化交易的興起,人民幣的使用不斷邊緣化,甚至有時使用人民幣還會被人恥笑,更有甚者以種種名義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是過時了嗎,你身上除了手機、銀行卡還有人民幣鈔票嗎?

一、人民幣,你真的要退休了嗎?

人民幣拒收是一直存在的問題。2016年4月,黑龍江某超市拒收1角、5角紙幣而受到媒體廣泛質疑。2016年10月,浦東金橋國際商業廣場某超市購物,不接受人民幣現金付款,僅接受某寶支付。2017年,少數支付機構因過度推行“無現金社會”而遭到央行點名。2018年2月,某位老人因其老年手機不具備電子支付功能而受困於寧波某商城地下無人電子停車場。2018年3月,老人在蕪湖乘車時,因用零錢支付車票而售票員辱罵。2018年7月,揚州某餐廳採用自動排號,自動支付方式收款,並拒絕人民幣支付。除了公眾的案例,官方機構也對近年人民幣流通中出現的新問題做了調查。在相關部門調查的2萬多個受訪商中,近4成表示其在過去1年中曾“拒收現金”;在受訪的3萬多名消費者中,超3成反映其在過去1年內經歷過“拒收現金”。

拒收人民幣的案例在超市、餐飲、停車、客運服務等居民日常生活消費領域較為常見,而這些領域正是人民幣流通使用的主要領域,人民幣,你真的要退休了嗎?

二、非現金支付工具逐漸取代了人民幣支付

隨著社會的發展,結算交易數量增長,支付額度逐漸擴大,金融機構電算化和電子支付逐漸普及,非現金支付工具逐漸接替了傳統的人民幣支付。人民銀行發佈的2018年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全國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2455.85億筆,金額930.6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60%和0.21%。自2017年以來,非現金支付業務的規模保持在900億元以上,並且以20%以上的速率高速增長。

央行表態嚴禁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拒收的背後是企業和商家短視行為

整理自人民銀行

具體來看,2018年一季度,非現金支付業務中貸記轉賬、直接借記、託收承付以及國內信用證結算等其他非現金結算業務規模為670.52萬億元,較上期出現一定下滑,但其他非現金結算業務規模佔全部非現金支付業務的比例一直在七成以上。銀行卡交易支付規模達到431.1萬億元,銀行卡交易業務增長率擴大到12.63%,但由於銀行卡業務十分常見,客戶覆蓋度已經很高,預計銀行卡業務增長將保持較低水平。票據支付業務僅達為39.27萬億元,不但佔比最低,且保持了2017年以來的萎縮態勢。

央行表態嚴禁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拒收的背後是企業和商家短視行為

整理自人民銀行

雖然電子支付不包含在非現金支付工具以內,但其已一躍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相比較銀行卡交易支付,電子支付更加便捷。2017年,電子支付規模接近銀行卡支付的2倍,雖然電子支付方式熱度已經下降,但746.33億的支付規模仍然顯示出公眾對快捷支付的認可。

央行表態嚴禁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拒收的背後是企業和商家短視行為

整理自人民銀行

人民銀行支付系統是最主要的電子現金支付清算系統,涵蓋了諸如大額實時支付系統、小額批量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同城清算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支付系統、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等主要支付種類。2018年一季度,人民銀行支付系統的業務規模達到1427.7萬億元,雖然略低於2017年四季度的交易規模,但較2017年同期有明顯增長。

央行表態嚴禁拒收人民幣,人民幣拒收的背後是企業和商家短視行為

整理自人民銀行

三、人民幣拒收只是維護社會的公平和合法經營問題的冰山一角

數據顯示出,電算化數據以及電子支付以及具有龐大的規模。對於結算人而言轉賬清算系統、銀行卡、電子支付、具有快捷,免找零,付款人無需攜帶現金的優勢,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高頻、大額交易電算化將極大的提升交易效率。因此,人民銀行也一直大力開展電算化支付手段的推廣工作。電算化的普及將極大的提升金融機構辦理業務的效率,而受限於要清點和驗真的工作,人民幣鈔票的交付效率大大降低,難以滿足目前金融機構交易處理的要求。

金融機構尚且如此,居民服務領域的商家更是這樣。不論超市、餐飲,還是停車、客運服務,當有大量的客戶等待結款時,人民幣支付的清點、驗真和找零工作將極大影響了效率,延長了客戶交易時間,降低了客戶的消費體驗。因此,某些機構取消人民幣支付的方式主要是為了提升交易效率,直接來說,就是儘可能快速收款,並通過提升消費體驗的方式吸引客戶,以便更多的收款。

人民幣拒收只是社會的不公平和合法經營問題的冰山一角,商家如此苛求收款方式,購買小額商品或服務的客戶就該被排斥嗎?不適應電子支付的老年群體就該被淘汰嗎?人民幣拒收真的能夠改善企業自身長期經營狀況,提升社會服務嗎?

人民幣拒收事件雖小,但其背後反應的是商家對於客戶的尊重問題,對於行業法律和規則的堅守以及社會創造長期價值的初衷。以在金融領域為例,某些房地產開發商拒絕住房公積金貸款;某些股評人自己構建老鼠倉;某些企業主上市圈錢;某些藝人鑽稅法漏洞以及某些網貸機構惡意退出市場等等的事件都體現出經營者短視的問題。

而只有那些正規的,尊重客戶的,有意願推動社會進步的企業才會遵守法律和行規,長期穩健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