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高:促進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王明高:促进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王明高:促进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新聞報道:湖湘學者熱烈研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這是我們面對包括廉潔文化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時,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和立場。同時,這一指導思想也啟發我們不斷思考,如何才能讓廉潔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光芒、產生更顯著作用。

(一)以求真精神深化廉潔文化的再研究、再闡釋。學術研究之路是一條向真理不斷靠近的攀登之路,學術研究沒有止境。近年來,學術界、文化界圍繞廉潔文化開展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廉潔文化的傳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研究的基礎不夠厚實,史料的挖掘和闡釋還有待加強;二是研究的視野還不夠開闊,趨同性的研究比較多;三是研究的時代性還不強,緊扣當代實際的關聯性、轉換性闡釋不多。此外,也有個別研究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這種偏差,主要原因是有些廉潔文化研究的觀點和史料主要來自於儒家學說及神話傳說,不經意間偏向了儒家“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觀念。這些都值得引起重視,需要研究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再研究、再闡釋,推動廉潔文化研究和闡釋的不斷繁榮。

(二)結合新時代特徵做好廉潔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廉潔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都閃爍著思想道德的光輝,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傳承意義和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加思考、分析地拿來傳承。比如,廉潔文化中讚譽舜帝的德孝文化,就值得商榷。舜帝對於自己的父親可謂百般孝順,對自己的弟弟可謂一再容忍,即便自己的父親和弟弟對他極度冷漠兇殘,他也從未作出過反抗。古代廉潔文化對舜帝的這種孝非常推崇,將其列入了二十四孝之首。不可否認,舜帝確實具有德孝的品格,但我們今天該怎樣傳承這種道德品質?我們說孝順是無條件的,但是否就只能忍氣吞聲、百般依順?是否存在其他更好的可能?假如面對父母居高臨下、命令式的權威,面對父母明顯的錯誤,是否也應該這樣忍氣吞聲、百依百順?現在很多領導幹部自己腐敗,也帶著家人一起腐敗,作為子女的,怎樣做才是體現真正的孝順?諸如這樣的問題,就迫切需要我們結合新時代要求,做好批判性繼承。我們今天發掘廉潔文化遺產,應堅持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它的積極意義。正如學者所言:“那種大同世界,是儒家社會政治理想的模式化。它具有小生產基礎上的質樸特點,希望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誠實無欺,換取他人同樣的回報;人人相愛,各有所安。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這雖然是幻想,但畢竟表達了人們的善良願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應當認真貫徹古為今用的原則,通過批判、改造和詮釋,積極推陳出新,又不機械附會,從而使之更好地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實現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目的。

(三)緊扣文化發展規律推動廉潔文化創新性發展。文化發展的規律表明:單一的史料、深奧的話語往往難以打動人,難以被大眾熟知和傳誦,豐富多彩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往往易於被接受並得到廣泛傳播。因此,在廉潔文化推廣的過程中,需要以更豐富多彩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來推動廉潔文化創新性發展。像我的家鄉岳陽君山一系列文化創造、傳播的成功之處在於:結合史料、傳說甚至民間故事等,又巧妙融合當地風土人情和實物,非常合理大膽地進行文化加工、再造、再生產,既符合時代精神,又滿足了人們的情感需要和想象。連毛主席都用“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的詩句來吟誦。在此基礎上,眾多亭臺樓宇、詩詞、對聯、圖畫等等,形成了強大的文化聚集效應,以文化而影響一座城市,進而融入千家萬戶,融入了人們思想的深處。一曲《瀏陽河》,膾炙人口,傳唱不衰,幾乎人人知曉,以至一些沒有去過韶山的人會以為韶山就在瀏陽河邊。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有藝術家經過藝術的創作和加工,賦予了瀏陽河獨特的文化意蘊,形成了易於被大眾接受的文化品牌,其傳播效果自然非同凡響。此外,《印象劉三姐》給觀眾帶來的美妙視聽盛宴、香港攝影師32年近60次拍攝、展覽、宣傳張家界,以及許多歷史影視劇等的成功,也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和廉潔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借鑑。正因此,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過程中,也迫切需要有這樣緊扣廉潔文化特質、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大量創造、創新,尤其可以結合廉潔文化的品質和精華,進行藝術化的文化創作、加工,來推動廉潔文化廣泛深遠的傳播和弘揚。

(本文根據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湖南商學院原副院長、資深教授王明高主題發言整理,內容略有修改。)

【作者簡介】王明高,男,湖南君山人,1957年8月7日生,中共黨員,現任湖南省廉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湖南省華夏廉潔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曾任湖南商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資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廉政學、黨的建設和行政管理。出版專著四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美國《USA TODAY》、新加坡《聯合早報》、日本《朝日新聞》等中外媒體刊發,並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朝鮮語和日語等語言。受國際反腐敗大會組委會的邀請,先後出席在韓國、危地馬拉、希臘、泰國和巴拿馬首都舉辦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七屆國際反腐敗大會。先後主持英國外交部“全球繁榮戰略基金”國際項目、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委託項目,其研究成果有的已進入國家決策。先後獲第九屆、第十二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獎,首屆全國優秀廉政文化出版物,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湖南省第七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南省首屆社科基金研究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湖南省第六、七、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湖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