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鲁亚克式富县

凯鲁亚克式富县

富县,古称鄜(fu)州,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县城很小,只一条街道,一条鄜州河南北穿城而过。

因为种种的原因,北客在这座陕北的小城断断续续待了两年,还在县城上了一年的班。对此,总有些小思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宝塔山

大家都知道,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有座宝塔山,它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而富县也有一座相似的塔。我出生在富县偏远的农村,自从14岁辍学后就一直在南方游历,虽说是故乡的小城也知之甚少;每次从鄜州桥上过,总能看见它矗立在半山腰上。就问年长的人那是个什么塔。

有人说:“那是宝塔山。”

我说:“宝塔山不是在延安吗?”

有一次听爷爷讲:“我们延安的每个地方都有宝塔山,也都叫宝塔山。传说是当年毛主席和红军在延安指挥战斗,敌军要派轰炸机炸掉延安,目标就是延安的宝塔山,找着宝塔山了就找着毛主席了。所以当地一收到这个消息,就在延安周边陆续建起了无数的宝塔山,都和延安那个相似,敌军来了,见了这么多宝塔山,分不清到底哪里才是延安,就打道回府了,所以你不管到延安的哪去,那都有宝塔山。”

原来我所见的宝塔山只是其中之一,听了这个故事,我就想上去看看。后来特意上网搜寻,是叫开元寺宝塔,属唐代建筑。不过几天后的大清早,我还是跟着同事们去爬了这座宝塔山,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不断攀爬的台阶,但我们一路欢歌笑语,让我这初到小城的人,感受到了无限的喜乐之情。

公交车

因为早晨上下班和中午去食堂吃饭的缘故,所以每天都坐公交车,也经常赶上上下班和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因此,对这个小城的人坐公交车也是吸引到我了。这的公交车很小,车座都沿着车厢一圈,中间空间大。车体谈不上破,只是旧,古老,车厢里外倒是干净整洁的。

县城很小,每站的距离都很短,总路程也不过半小时左右,所以我见很多成年人上车都不坐座位,而且特别有素质,见着老人都会让座。县城小,碰见熟人的几率也高,经常能在车上听见拉家常的,公交车虽小,却是一片祥和热闹。

可相比之下,这儿的小学生我就不敢恭维了。我上班的旁边,刚好是一所小学,中午十二点,我们食堂开饭,学生也刚好放学,因此我常常混在这帮学生里等公交车。公交车老远驶来,这帮孩子就开始你推我,我推你的往路边凑了,公交车每每缓缓停下的瞬间,我都在庆幸还好没碾着人。车门一开,学生们就蜂拥而入,后面的用力往上挤,上面的回头看是谁偷偷打了他,下面的喊着进了车里的,车里的几个已经小跑坐在座位上了。等这些学生上完,我们这些大人才能陆续上车。当然有些老人也在车上,可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有老人站在身边,这些孩子也是不让座的,照样前后说着话,相互打闹逗趣。

这让我很好奇,为什么这儿的大人谦恭有礼,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却是如此这般。

搭便车

除了坐公交车,我还常常搭便车。我家在距富县县城30公里外的一个村,而我上班的地方是在县城,每天早上和下午只有那么几趟车,时间和我上班的时间不符。因此,我常常在这条路上搭便车。

这条路上,车很少,大都是更远地方的村民早上去城里办事,或者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公家车,因此我通常需要早起一刻钟等车。有的车停下,有的车呼啸而过,每天早上都是一场赌博游戏。

我在一年所搭的车,有下雪天送孩子上学的大姐开的面包车,有送老婆孩子去县城买东西的大哥的车,有从单位出来的路虎豪车,还有单位里一路聊图纸的比亚迪公车。有的上车的时候就会跟我说:“十块!"也有很多,我给钱也不收的。

一辆有趣的车,我在一个礼拜内坐了四回,第一回司机只是问我去哪,一路再无话,我给钱他也没要。后来陆续有三天,司机见到我就停车,仍是一句话不说,给钱也不收,我说一句话,他通常就一个字回我,后来几次我便索性就不再说话。到现在,我仍是感激这些上班路上肯停下来载我一段的便车,感恩这小小的偶遇。

小浪漫

富县县城有一条河盘桓其中,其中一座桥跨河而过,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桥下面一半说河,一半是泥土地,上面零零星星的长着许多杂草,呈现一片荒芜的态势。我初回到小城的时候是三月,天气还很冷,我每天都从桥上过,这周围的一切都成了熟悉的旧景,再提不起我的一点兴趣。

不知过了许久,天渐渐暖和了,我跟平常一样,又一次走在这桥上。突然有一天,我不经意地朝下一望,天哪!竟是满眼欣欣向荣的玫红色,一棵一棵,独立站着,个个英姿不凡,却又整整齐齐地连接成一大片,就像集结的队伍,静静的站在这片我曾称之为荒芜的土地上。让这充满黄土与冷清的小镇充满了无限的浪漫情怀。

而这小情怀,是我和这个小城的小小秘密。

凯鲁亚克式富县

不要钱的人情味

无论我走到哪,还没见过有商家卖东西不要钱的,然而在我们富县就见了两次。

每个地方都有夜市,这儿的夜市就在县城中心的街上,街的一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推车,炸臭豆腐,烤鱿鱼,炒细面,铁板鸡翅,应有尽有。每到傍晚,这里就热闹起来,每个小摊前都围着一堆人,不止年轻人爱吃,老人也会抱着小孩赶这热闹,买上一两个炸鸡腿给孩子吃。

一天下班,我和同事在一个摊位上等烤鱿鱼,旁边一个老大爷抱着他的小孙女也在那等。烤鱿鱼是10块钱7串,所以一般人都是点10块钱的。老大爷问了价,就说“给我拿两串!”我脑子里就开始算,两串这账该怎么算。不过买卖双方却都闭口不言,没有讨论这账的事。等了一会,鱿鱼烤好了,店家就拿了两串给这大爷递去,大爷就从兜里掏钱付账。店家见了,忙说:“不用了,孩子要呢就拿着吃吧,不用给钱了!”我挺惊诧,虽说这两串鱿鱼不值几个钱,但这店主随机免单我还真是头一回见。老大爷推辞了下也就不再客气了,拿着鱿鱼给小孙女吃,店家和老人都很高兴。

又有一次,我和同事早起去上班,上班是要坐公交车的,投币一元,这的公交车还不能刷卡。等车的时候,同事问我有没有一元零钱,我翻翻口袋,只有一元。同事就说去站台后面的豆浆店换钱。一会,她拿着杯豆浆回来了。

同事说:“我刚才去那豆浆店,让老板给我换个零钱,老板说他零钱不够,就给我一块钱让我拿去用,我不好意思要,就想买一杯豆浆,人家说不用买,拿去用吧,我说没事,反正我也没吃早餐。”我好奇:“你跟那人认识?”她说“不认识啊,怎么可能认识?!”“哦。“我心想,这富县小城的人不但慷慨,还特别有人情味。

这使得我这个故地重游的人,虽然不满这里的荒凉寂寥,却仍觉得人情温暖。

刚来回到这个小城的时候,新鲜劲一过,我就不适应了,没有商场,没有影院,没有无数可供选择的饭店,KTV,整个县城就一条荒芜的街道,从这头就可以望见那头,唯一能逛的地方就说超市,让我感到无聊透顶。我就跟书友抱怨,她说:”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的吗?去遍每一座小城,看遍那的风景,像个当地人一样生活,你这不就是在路上吗?”

是啊!辍学时候疯狂迷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带着最初的激情,追寻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深深的影响着我。

我现在也是在路上,这真的变成了我曾经想要的生活,我为什么还要叫苦呢。把人生的每一阶段当作一次旅行,我所做的不该是抱怨,而是感念。

现在,我已在这故乡的小城陆续住了两年,在这里上班,交朋友,这座小城也有了商场,电影院,精品店,我们都在看着对方,一点一点的完善,一点一点把自己充实的圆满。

如此,在我们这富县小镇,便很好。

凯鲁亚克式富县

作者:男,25岁,1.75米,未婚,自由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