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地下長城」,爲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祕「摸金校尉」

【趣旅遊.愛攝影.品歷史】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中國長城,東起河北秦皇島的山海關,西到嘉峪關,被譽為萬里長城。在三國魏武帝曹操的老家——安徽亳州,有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走進神秘地下長城,揭秘曹操為啥要設立“摸金校尉”,甘當盜墓賊?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曹操運兵道”

運兵道始建於東漢末年,是魏武帝曹操為其軍事需要,專門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因最初用於運送士兵,故稱“曹操運兵道”。唐宋時期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由於涉及軍事機密,除高級將領外無人知曉,所以史書記載較少。

南宋嘉熙四年(1240),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黃河發生了持續八個月的南泛,河南、安徽受災嚴重,亳州城被淹,運兵道再次被深埋。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曹操地下運兵道於首次被發現。

古運兵道的發現於偶然之中。抗戰時期,飛機瀕臨亳州城轟炸,城內軍民在挖防空洞時,赫然挖出一條四通八達的地下道來。於是,古運兵道重見天日。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1969年,為響應毛澤東"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亳州市群眾廣泛參與挖地下防空洞,先後在老城區人民東、人民西、人民南、人民北4條街道(原四門大街)地下大範圍發現古地下道,已查明近6千米長。

現存運兵道,因非一個朝代修築使用,故結構不一,寬窄不同,高低不等。距地表深度一般在2-3米之間,最深處超過6米。

運兵道內清理出土的文物相當豐富,主要有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有直接用於作戰的鐵刀、鐵劍、彈丸、鐵釘、銜枚等軍事器械,也有用於生活的銅鏡、鐵燈、瓷盞、陶瓷等器物,還有用於娛樂消閒的圍棋子以及用於購物的流通貨幣銅錢等遺物。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運兵道內有障礙牆、絆腳板、陷阱等陷敵設施,還有貓耳洞、掩體、傳話孔、燈龕、通氣孔等附屬設施,深深體現了曹操的謀略。《三國志》記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取得勝利,如官渡之戰,“紹射營中,矢如雨下……”曹操“起土山地道”,又如攻鄴城,“為土山地道”。

上下兩層道是地道的精華部分,被稱為“原始立交橋”。

人多時分流使用,兩層之間僅有3至5層磚券相連,但非常堅固。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

曹操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都知道他是“盜墓賊”起家,因為是個“盜墓賊”,才成就了他後來的軍事家戰略之運兵道的發明,也就是現在的地道戰。

曹操因為對“盜墓”的套路熟知,也成就了他之後的戰略思想之一:運兵道。盜墓時,曹操都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他還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 " 發丘中郎將 "、" 摸金校尉 ",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是具體辦事的頭兒。“摸金”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夥盜墓者幹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摸金校尉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古代指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的人,後多指盜墓者。

中郎將”是漢代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相當於今天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發丘”,就是盜墓,自然“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要擅長找墓,凡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隻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肛門裡都塞著寶石。

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公雞啼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空手退回去。雞鳴燈滅不摸金。墓室只准進一次,方不可再進。如果遇到同行,互相扶持,但由先來者先選取明(冥)器。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漢代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如:不啻,何殊發丘中郎。括盡前朝翰墨,搜窮歷代彝章。(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這就是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的無奈。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梁孝王墓

曹操組織摸金校尉主要挖掘的是梁孝王墓。

永城芒碭山西漢(前202─8年)王陵墓群,位於永城芒碭山境內,自漢梁孝王劉武起,梁國八代九王及王后、大臣均安葬於此。梁孝王是劉邦的孫子,漢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弟弟,他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也有著自己的遺憾。梁孝王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榮登九五。

梁孝王的墓在芒碭山群的保安山南山東側半山腰,坐西面東,距山頂20米。梁孝王墓是開鑿得比較早的大型石崖墓,它由墓道、甬道、門道、主室、便房、迴廊等組成,是按照漢代皇帝的墓葬規格來建造的。

梁孝王墓南北最寬處(迴廊北耳室北壁至迴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處3米,總面積約650平方米,總容積約1367立方米。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迴廊及10餘間側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統組成。

主室的四周建有迴廊,迴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迴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迴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在迴廊與各室之間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據說,曾有人進梁孝王墓後幾天走不出墓道。

曹操生前是很注意自己葬後事情的,考慮到了盜墓的問題,這才出現了“七十二疑冢”。

最古老“地下長城”,為啥700多年未被發現?揭秘“摸金校尉”

●運兵道景區

穿越時光隧道。運兵道的最窄處只能一個人過去。曹操運兵道以亳州市內大隅首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四面輻射,工程浩大、規模宏偉。曹操當年為了顯示其兵多將廣,曹操以吸引四方豪傑歸順,就在亳州城內修築地下道,通往四門,再從另一道折回,首尾相接,兵卒來回奔走,日夜不絕,給外人以勢力雄壯的假象。四方豪傑聞曹操兵馬強壯,以後定成大事,於是紛紛歸順。曹操遂崛於群雄之首。

曹操運兵道景區包括譙望樓和古地道兩個部分。運兵道譙望樓高八仞,相當於現在的20多米高,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以軍事瞭望以及宴請賓客、吟詩作賦等。現譙望樓是一座仿漢主體建築,地下一層,地上六層,地上六層分別為建安文學館、序廳、書畫廳、服飾廳、樂府廳、賦詩廳。地下一層為地下長城軍事奇蹟展廳。

1999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視察亳州,參觀曹操運兵道。

亳州市曹操地下運兵道,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2月,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亳州市老城區地下,以大隅首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面延伸,直至郊外。

曹操運兵道在地下蜿蜒延伸,似無盡頭,縱橫交錯,猶如一座地下長城,十分壯觀。這是我國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古代地道戰術的總彙,"它遠遠超過了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被譽為"地下長城"。

如今的古城亳州,名勝古蹟較多,除了“地下長城”曹操運兵道景區,還可以遊覽花戲樓、華佗庵、曹氏公園等歷史景點。(圖/文 凌雲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