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文 | 走狗

眼下,高考分数公布在即,即将面临的必然是填志愿。

说起高考填志愿,在众多家庭看来,那可是天大的一件事。尤其是很多家长看来,几乎关系到孩子的生死存亡。

所以,不少家庭在填志愿的时候,比自家孩子还紧张。

再加上一些机构媒体的策划词句渲染,更加加深了这种紧张感。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笔者在数年前,帮了几个亲戚和同事的孩子填报志愿,最后都如愿以偿,故而在当地以及旧同事圈中小有名气。

这不,湖南高考分数还没公布,一名家长就找到了笔者,打听高考填志愿的相关事宜。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这年头,什么事情只要跟“人工智能”、“大数据”联系起来,立马就显得专业高大上。

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高考区块链”、“高考币”等新玩意儿涌现而出。

这些专业名字,对于不关注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来说,都感到颇为费解,对于当下四五十岁的众多学生家长而言,必然是一头雾水。

所以,笔者就带着这个疑惑,去百度、淘宝等平台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方面的内容还真不少。

志愿填报高昂收费合理吗

笔者搜索,“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数千到数万。一些普通高中老师和大学招生老师,也被包装成“资深”、“顶级”专家,咨询一次标价数千到数万元。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从上面四图可以看出,这项收费着实不便宜,三五万的价格,放在农村很多地区,就是很多家庭一年的纯收入。

据媒体报道,2018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975万人。若有1%的学生选择购买填志愿服务,服务均价取1万元,这其中就有近10亿的商机。

若其中再加带其他增值服务,那高考填志愿的市场蛋糕远大于10亿元,难怪这么多商家想破脑袋、变着花样去包装这项服务。

对于这些眼花缭乱的价格与体系,很多家长必然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其实在高考前,很多机构就开始宣传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一些机构以举办免费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和考生推广咨询收费服务。

媒体报道,6月14日,记者加入一个约100人的2018高考志愿填报交流群,群内一位刘姓老师对考生和家长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答疑,还不定期地举行线上讲座。

记者在群内咨询得知,刘老师来自佛山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免费讲的是一些填报志愿的技巧,但单凭技巧去填报志愿是不科学的,关于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需要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是需要花钱的服务。”

一对一指导的内容包括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填报指南等,低配版收费是1980元/3小时,高配版收费是2350元/4小时。

北京一位考生母亲的话,说得很是实在,她说:“我查了下,北京地区顶级高考填报志愿专家的费用是 50000 元,这个费用不是我们一般家庭能承受的,但是便宜的又不敢用,怕给孩子的一生耽误了。”

带着对50000元的震惊,笔者查到,在新浪教育高考志愿通上,首席咨询师孙成和梁挺福的咨询费用均高达50000元。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笔者随机挑选了首席咨询师孙成并网上检索,发现他的title为聚铭师创始人、国家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新浪高考志愿通平台首席专家。

然而,令人质疑的是, 2017 年 9 月 17 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 68 号)文件中,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认可的 140 项职业资格,并不包括国家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

据悉,机构提供的专家一对一服务是主要盈利点。

根据高考志愿通客服提供的信息,该平台首席专家孙成主要针对北京和山东,曾服务过的学生在500~ 1000 人,咨询价格分别为 50000 元和 9800 元,取平均数为 29900 元,以学生为 500 人计算,该专家的收入为1495万元。

庞大的数字令笔者咋舌。

颇有意思的是,虽然高考志愿通客服明确表示,专家咨询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但是并不能提供往届考生成功报考的案例。

确实,很多家长生怕孩子耽误在自己手里,所以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孩子选择更好的。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更好”,究竟能好到哪里去,恐怕业内人士也很难评判。

笔者查询发现,很多志愿填报辅导机构,咨询专家分为“资深”、“顶级”等,甚至还有“至尊”、“特约”、“首席”、“明星”、“金牌”等吸引眼球的词。

当然,如前文图片所示,这些“专家”的收费可谓麻辣。

上文图中,一家名为云志愿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网站,至尊会员(专家一对一填志愿)标价5800到50000元。

但笔者咨询得知,专家一对一的价格,实际没有网站上标得那么高。专家分为资深专家、顶级专家、云志愿核心团队三类,价格从2800元到9800元。“和专家面谈需要预约,一般为一次。”

据该网站客服介绍,资深专家指的是1-3年报考经验高中老师,或3年以上报考经验社会精英老师;顶级专家是高校招生办老师,或5年以上报考经验的社会精英老师;云志愿核心团队则是行业专家。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云志愿客服称,请高校招办老师指导填志愿,需要“走关系”。“我们因为行业的原因,有认识一批关系好的招办老师,以您是我们亲戚的小孩的名义去请老师帮忙服务。但是需要您帮忙保密,因为老师都是义务帮忙的。”

计桥升学规划研究院的客服则表示,一对一辅导的价格比较高,不同咨询师的价格不同。其名下一位师范类院校毕业、教育学硕士背景、长期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和咨询工作的高老师,收费达39800元;另一名高级咨询师米老师收费则是8800元。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一所高校的招生老师称,录取分数线是由报考人数和高校招生计划来决定的,虽然高校在每个省份的招生计划是先确认的,但志愿填报人数并不确定,所以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高校录取分数线。

业内人士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出现天价服务,有些是出于炒作目的,用贵来标榜自己的地位,也有人曝光度高,觉得自己是名人,聊半个小时能收几万块。”

对于咨询师的资质,该业内人士称,“目前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资质认证,有很多公司的咨询师都是兼职的,全职的就一个老板。”

所谓“大数据”出身来历颇为复杂

笔者在苹果商店搜索“高考志愿”,可以看到50多个提供相关服务的应用,多数在介绍中均表明“智能填报”、“大数据分析”等字眼。

据媒体报道,大多数网店、官网以及APP,均不约而同提到权威的数据、科学的系统为报志愿提供参考。还有机构的客服表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考生量身定制高考志愿方案,且数据实时更新,可以提前进行大学和工作生涯规划。

但是,当媒体记者进一步询问大数据来源时,却发现里面还藏着不少猫腻。

比如,天星教育的客服表示并不清楚大数据来源,前程图书表示由天一文化出版社负责。

通过天眼查,天星教育全称为河南天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简介为从事“未来脑智能教学云平台”服务。

登录未来脑智能教学云平台官网后发现,该网站所从事的教育培训业务,与智能高考志愿填报并无关联。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所谓的天一文化出版社,更是存在所在地、注册经营内容名不符实的情况。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事实上,不少提供填报志愿大数据分析的机构资质,都存在不合规的现象。

笔者根据卖家介绍页面的信息,通过天眼查系统查询,除完美志愿、优志愿等少数几家背后的公司可以跟人工智能、大数据扯上关系,其余多为教育培训机构、咨询机构乃至图书公司等。填报卡的售卖者中,更有大量的个人卖家。

此外笔者发现,为了显示数据的真实性,以吸引别人掏钱购买,有的商家称这些数据是他们通过与相关考试中心合作从而私下获得的,这些数据包含全国上千所知名高校,并具备对比功能,可以检索院校性质、地区、特色、重点学科等基础信息,以及历年分数线,包含线差、录取最低分、最低位次等关键信息。

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称,他们有一个自己研发的录取公式,只需把今年和往年的高校招生计划数、考生成绩、排名等多个数据填入公式,即可估算出各院校专业的录取概率。

另一位商家表示,他们的系统根据各省高招政策研发,数据来自国家教育考试院,可以检索到历年同一地区、同一分数的考生录取信息。

记者又在电商平台检索,发现多家大数据测算录取概率的卖家。类似说辞,存在于很多同类志愿卡的宣传中。

几个志愿卡商家声称,这些数据是他们通过与相关考试中心合作“弄”到的,在网上查不到这些完整的数据,有些数据根本不会公开。

“没有我们的系统,你们是利用不上这些信息的。你们也许可以在网上搜到这些信息,但只能搜到一部分,不可能搜到百分之百的信息,但只有百分之百的数据才有用。”

“我们的系统是依据每个省的高招政策开发出来的,数据和国家教育考试院合作开发,只有他们才有这个数据。”

“我们是百分之百对应各地考试院的数据的,这些数据不合作没法弄到。”

计桥升学规划研究院的客服人员表示,可以根据考试院提供的数据,预测考生今年的录取情况,“学校分数线的预测,都由考试院给我们提供的数据,考试院的数据都是相当准确的。”

但是,笔者搜索国家教育考试院时却发现,我国并无这一机构。

相关机构应为中国教育考试网,主办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此外,各省市教育考试院的官网也可检索。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湖南一所高校招生老师称:“所谓预测的录取概率,不可能百分百准确,考生和家长最多只能以此为参考。录取分数线是由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共同决定的,有很大不确定因素,因此分数线可能出现‘大小年’的情况。”

对于目前“大数据测算方法”,一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表示,其实只能在分数出来后根据“大数据”给出一个大概的范围,但在分数线擦边、刚超重本、二本线等多种情况下,预测就不重要了。

除了“教育考试院”被拿来挂羊头之外,教育部也成了“背锅侠”。

6月18日,笔者在一家头像为教育部logo、名为中国高考志愿填报的淘宝网店看到,商家主打商品名为“2018高考志愿一卡通”,声称其数据是教育部的。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据网页商品介绍,志愿一卡通包含教育部5年来各大院校录取数据、各大院校介绍及特色、各个专业简析等,考生可按专业、院校、排名等得出报考方案。客服人员表示,后台有10年的教育部报考数据可供参考。

但19日再度查询发现,该店面已经不存在。

当然,打着的头衔除了打着教育部、考试院,还有商家祭出了中宣部、外交部“一带一路”智库专家。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至于其中的真实性,笔者只能报以微笑。

据悉,北京一家知名高考志愿辅导机构的负责人称,“说数据来源于考试院、教育部,都是不可能的”。

他说,业内所有机构的数据来源都是公开数据,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还有一些其他公开渠道,机构就通过大数据技术把数据收集起来。大数据有局限性,很难保证数据的全面完整。

对于商家大数据由教育部、考试院提供的说法,有媒体记者联系多个省份教育考试院,均予以否认。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这些数据我们就提供给考生,从来不跟(机构)这些合作,也不会提供数据给他们。”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我们没有和任何一家这样的机构合作过,或者提供信息给他们。”

填志愿依赖大数据无异“电脑算命”

一位前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创业者称,历年高考数据、院校招录信息等,都是线下的教育咨询机构通过相关渠道购买而来。这些线上App、智能系统的数据库是把以前线下机构拿到的数据搬到网上,“比较认真的可能还会核对整理,很多可能找些大学生兼职直接传上去”。

这样的后果是,各家系统数据可能互相矛盾。笔者也留意到,在电商平台上的商品评论里,不乏有对“数据打架”疑惑的留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对往年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是有一定价值的。但目前高考志愿填报辅导行业还不是特别规范,也有虚假宣传的情况存在。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云择校App前合伙人汪海峰说,高考志愿填报行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一个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每年一个人只需工作一个月,即能通过填报咨询获得百万的丰厚回报。这吸引了大量参与者,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咨询机构、经验丰富的老师、招生工作人员等,均能参与分一杯羹。各地政策不同,又让实力参差不齐的参与者都有生存空间。

于是便出现一种乱象: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后,原来冗杂的数据分析比对,又能通过程序直观呈现,吸引了更多入局者加入。一家本来跟行业无关的机构,通过购买数据和软件系统,也能宣布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填报志愿分析系统。

业内人士表示,高考填报市场的前景、大数据在此领域的应用前景都很明显。但在目前高考相关数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形下,机构平台缺乏一个庞大、权威、更新及时的联网数据库。目前所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都还在起步阶段,高考志愿填报领域更没有明确的大数据分析方式。再加上高考升学咨询市场的无序现状,大数据正被高考志愿的参与者当成一个营销神器来使用。

大数据填报志愿还面临的一个悖论:假设数据分析足够精确,可以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低,就先出现很多使用了该工具考生报考,反而会把分数抬高。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这些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当考生依据数据做出选择时,就会改变这个数据未来的状况。”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对多数毫无算法技术积累的参与者来说,借助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就如同“电脑算命”。

大数据填报高考志愿,“人工智能”还是“电脑算命”?

最后,笔者有必要说一下:事实上,家长们不必花费这笔冤枉钱,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可以免费查到学校、专业录取分数线等数据,还可以针对每个学校咨询往届分数、专业等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