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0年」溫暖的「紡織者」陰宗傑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走進衡水冀州田園棉文化園的“織女灣”,二十餘臺木製紡車、織機映入眼簾,十幾位女工正坐在這些古老的織布機前一梭一梭進行著紡線……此情此景,彷彿帶我們走進了巧手女子當戶織布的古老年代。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不同於冷冰冰的現代化織布機器,我們手工紡出來的老粗布更增添了一份鄉愁,一份溫暖。”身穿老粗布唐裝的陰宗傑觸摸著自家的老粗布,眼裡充滿了柔情。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陰宗傑↑↑↑

陰宗傑出生在冀縣(今冀州區)北漳淮鄉景家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1982年,剛滿十八歲的他,中學畢業後來到縣城,邊讀夜校邊打工。兩年後,他憑著出眾的才氣,考入冀州鎮,成為人人羨慕的公務員。本以為就這樣按部就班的生活下去,沒想到,二十五歲時,陰宗傑辭去鐵飯碗,下海經商,成立了冀州第一家複印部。“當時,冀州沒有複印機,人們都去衡水複印,很不方便。我一琢磨,這個有商機,於是東拼西湊買了一臺大型複印機,當時沒錢租店面,我在汽車站的一個小臺子上開始了創業。”

一張張薄薄的複印紙,讓年收入2400多元的陰宗傑一躍實現了年收入數十萬元。之後,陰宗傑緊盯市場捕捉商機,又開了冀州市第一家固話專賣店、手機專賣店、維修店。做生意十幾年,在大家眼中,陰宗傑眼光又準又刁,總是抓得住市場潮流。可在2005年,賺錢穩準狠的他卻要逆著市場潮流走,重拾老手藝,做老粗布。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提起老粗布,一般只有上了年紀的人認識,年輕人見都沒見過。陰宗傑看上老粗布的時候,冀州市場上幾乎找不到。“那時候,老粗布不時興,市面上賣得最好的都是精紡面料。老粗布雖然沒有‘洋布’、化纖布結實,但卻更加舒適、柔和。夏天汗水不沾身子,冬天寒氣不逼近肌膚。我看中的就是它的原汁原味和綠色環保。”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冀州區棉花種植面積40多萬畝,曾有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的稱號,陰宗傑決定利用當地的棉花資源生產手織粗布創業。可大家誰也不信這個能賺錢。陰宗傑的女兒陰紅霞說:“你看現在誰還穿老粗布,起初特別不理解爸爸的想法。”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陰宗傑的女兒陰紅霞↑↑↑

面對質疑和反對聲,陰宗傑依然相信老粗布未來的市場前景。2005年,經過多次到黃道婆紀念館、高陽縣紡織博物館參觀考察,以及查閱大量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陰宗傑成立了冀州田園棉被服有限責任公司並註冊了“田園棉”商標,專門生產手織老粗布。“那時候,沒有傳統織布機,我就走村串戶,一家一家找,沒有工人,我就把會織布的農村婦女招聘過來,一點一點傳授技術。”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2005年7月,陰宗傑加工出來了一批老粗布襯衫。他覺得北京市場消費水平高,人們接受能力強,就帶著襯衫來到了北京。可是,轉了半年,卻沒接到一個訂單。“那時候挺惆悵的,不知道下面怎麼做。”沒有訂單,市場不認可,這曾一度讓陰宗傑把之前十幾年賺的錢賠得血本無歸。

屢屢碰壁的陰宗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思考如何讓人們重新接受老粗布呢?接下來,他想了一個辦法,一舉破掉了老粗布在冀州沒市場的難題。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田園棉的員工 張明娟↑↑↑

2006年2月,冀州街頭上出現了這樣一景,幾個身著蘭花粗布上衣的婦女正在用原始的老紡車街頭織布。老織布機的機杼聲,引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很多人說看到這一場面,重拾了兒時的記憶,一下子在冀州引起了轟動。”

恰逢那一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隨後,陰宗傑專門製作了一批紅軍服裝和八角帽,讓員工穿戴上,走上冀州、衡水、石家莊、北京等地的街頭去紡線織布,這次產品宣傳讓他再次大獲全勝。“當時,很多媒體都進行了報道,這對人們認識、接受老粗布起到了絕佳的作用,當年我就賣出了價值70萬元的貨物。”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隨著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田園棉”的品牌形象逐漸樹立起來。很多消費者親自到公司觀看織布流程,並當場購買心儀產品,要求做代理、專賣的客商更是絡繹不絕。“老粗布供不應求,怎麼辦呢?我就把生產車間向農村延伸,以村為單位設立農戶加工基地,每個基地選定一個加工農戶代表來管理,實行統一紗線、統一產品規格、統一產品標準。”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公司通過“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使瀕臨失傳的民間土紡土織技藝發揚光大,還帶動冀州及周邊縣市的500餘個加工戶致富,年拉動地方經濟收入增長1000多萬元。

陰宗傑十年如一日致力於發展手織老粗布,不僅使之成為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綠色產業,他也創造了三項全國第一:第一個把手織粗布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商標;第一個使手織粗布產品通過國家紡織行業標準檢測;第一個把手工織布產品的“無漿織布法”申請為國家專利。與此同時,“田園棉”手織粗布和田園棉文化園也分別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老粗布文化有著家的溫馨,它能夠使人迴歸自然,返璞歸真。未來我希望能把河北的非遺文化集中到田園棉文化園,做‘冀文化手工坊’,把有溫度的老手藝傳承和發揚下去,織出新的田園生活。”

「我家40年」温暖的“纺织者”阴宗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