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那么爱约瑟芬,为什么还要跟其他的欧洲王室联姻?

再见芳草鲜美的味道


拿破仑对约瑟芬的确实“爱得深沉”,从他留下的无数封炙热的情书就可以看出,他称呼约瑟芬为“我的爱”、“心上人”,即使出去打仗,也每天趴战壕里给约瑟芬写信,说她使自己的整个身心都注满了对她的爱,恨不得马上离开军队,奔回巴黎,拜倒在约瑟芬的脚下。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给约瑟芬加冕,让她成为尊贵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后,共享荣光。


但是,即使是这样炽热的情感,也抵不过现实的摧残。

约瑟芬皇后婚后一直无子,而且法国上下已经判定她不可能再怀孕。她的不孕让拿破仑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没有继承人对一个帝国的皇帝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拿破仑再爱约瑟芬,也不得不慎重地考虑自己的继承人问题。

拿破仑认识约瑟芬的时候,她已经32岁了,不但是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还是个寡妇。约瑟芬的老公亚历山大1794年被雅各宾派逮捕,以叛国罪处死。虽然死了丈夫,但美貌的约瑟芬并未意志消沉。她很快成了法国上流社会的风流寡妇,活跃在巴黎的社交场中,并且吸引了当时刚刚平定了保王党、担任了军队总司令的拿破仑。

春风得意的拿破仑对约瑟芬一见倾心,不顾她比自己大6岁的事实,坚持和她结婚。1796年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约瑟芬已经33岁了,这个年龄如果怀孕在现代都算高龄孕妇,何况是在医学并不发达,人类寿命也并不长的19世纪的欧洲。

1804年12月拿破仑称帝,约瑟芬成了皇后,这个时候她已经41岁。结婚的这8年中约瑟芬一直无子。很明显,她这个时候已经不可能再生出孩子了。帝国上下一片非议。拿破仑顶着这些非议又过了5~6年。到1809年底,约瑟芬46岁,再无生育的可能,拿破仑迫不得已于1810年正式和约瑟芬离婚。

离婚后的拿破仑四处寻觅合适的妻子——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在为未来的继承人寻找一位合适的母亲。1810年3月,拿破仑和奥地利皇帝的女儿、18岁的玛丽·路易莎公主结婚。这时候年过不惑的拿破仑比他的第二任妻子大了足足22岁。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政治联姻,因为法国当时是奥地利最大的敌人。玛丽·路易莎是在“为国牺牲”。

玛丽·路易莎公主不负众望,于次年生下拿破仑的继承人,拿破仑二世。

政治联姻是没什么情谊可讲的。与第一段婚姻持续了14年不同,拿破仑的第二段婚姻只持续了4年。因为他很快被流放到Elba岛。当他要求玛丽路易莎到他的流放地来团聚时,后者视他如同路人,很快回到了奥地利,并且终身不再和他相见。拿破仑死后,玛丽路易莎又再嫁了两次,她不但活得比拿破仑长,而且还活得比他们的儿子长。

拿破仑流放的那一年(1814年),51岁的约瑟芬患病死去。即使离婚,约瑟芬也仍然保有皇后的称号,一直居住在离巴黎不远的玛尔梅松城堡。拿破仑会定期去看她,并且又一次还应她的要求,偷偷把自己的儿子带去让约瑟芬见一面。

拿破仑对约瑟芬的爱终生矢志不渝。


诗安


很多人不解,如果拿破仑对于约瑟芬真的那么矢志不渝的话,为什么还要娶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的大女儿,19岁的玛丽·路易莎女大公。最直接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子嗣问题。当他一开始称帝的时候,就代表他面临着其他君主必然面对的问题,那就是王位继承人。当时虽然他很爱约瑟芬,但是两个人膝下无子,所以不得不休妻另娶。

说起儿子,这着实是拿破仑的一块心病,他甚至曾经不无悲痛地说,他不像成吉思汗那样有福气,身边没有四位能干的儿子矢志辅佐。约瑟芬皇后婚后始终膝下无子,在拿破仑已然称帝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没有子嗣可以继承法兰西帝国的皇位。毫无疑问,这令拿破仑焦虑万分,并最终决定休妻另娶。

以当时拿破仑贵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的身份,放眼全欧洲的君主,其中门当户对的仅有三家: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自称 “第三罗马”的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皇室,以及同样宣称延续拜占庭法统并占有故都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素丹皇室。其他的王室都因为或者是身份,或者是宗教原因,或者是年龄原因而作罢,只剩下奥地利皇室。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竭力说服奥皇为了国家利益答应这门亲事。1810年4月2日,43岁的拿破仑与她在巴黎宏伟壮丽的卢浮宫举行了隆重盛大的结婚典礼。次年3月,新皇后果然争气,给拿破仑生了一个儿子。消息一出,巴黎鸣响了22声礼炮,帝国侍卫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大家互相祝贺,高呼“皇帝万岁”。

但是说实话,娶一个封建家族的女儿为皇后其实对于当时的拿破仑来讲并不是件划算的事情。虽然,某种程度上,联姻代表的是欧洲的王室对于拿破仑作为皇帝的接纳,但是伤害的却是民众的感情。原本致力于消灭旧势力的拿破仑反而与反革命王朝结盟,这本身对于民众来讲无异是一种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