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祁山鎮如何通過三年決戰奔小康?

今年以來,禮縣祁山鎮按照“政府主導、部門指導、鄉村兩級主抓”產業扶貧工作機制,立足當地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理清產業發展思路,通過把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落實到戶產業扶持政策,探索創新龍頭企業帶貧入股新模式,在全縣率先落實貧困戶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入股龍頭企業助推產業脫貧。

礼县祁山镇如何通过三年决战奔小康?

是突出黨建引領。鎮黨委、政府依託局域產業優勢,成立由中王、五一、夏集、康集、楊堯5村黨支部組成的祁山鎮早陽溝聯合支部,由鎮黨委副書記任聯合支部書記。組織鎮村幹部多次深入本土上規模、經營好的龍頭企業實地調研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入股龍頭企業,產業扶持項目選取,帶貧模式,入股分紅比例,資金撥付等具體問題,徹底打消龍頭企業認為把產業扶持到戶資金作為股金入股龍頭企業無利可賺的顧慮,把產業扶貧作為當前工作頭等大事、天大的事和政治任務,引導龍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政府產業扶貧大計,吸納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入股,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礼县祁山镇如何通过三年决战奔小康?

二是堅持龍頭帶動。為確保產業扶貧資金儘快發揮效益,鎮上立足產業發展現狀,選擇能在短期內賺錢的養牛產業2個龍頭企業入股。禮縣海盛海原養殖種植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元,流轉土地兩個鄉鎮6村1.2萬多畝,是集肉牛育肥、牛仔繁育以及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經濟果樹、材質林、藥材、飼用玉米、紫花苜蓿種植等種植養殖於一體現代農業綜合體。種植優質牧草5000多畝,有天然草場5800畝,適宜大規模發展現代化種植養殖產業。早陽溝聯合支部大力宣傳當前產業扶貧政策,組織貧困戶到龍頭企業實地察看,對比分析算賬,簽訂協議,由村委會作為第三方監督雙方履行職責等方式,消除貧困戶思想顧慮,與5村73戶貧困戶簽訂了入股養牛協議(5村共有76戶貧困戶,剩餘3戶貧困戶還在繼續動員對接),入股資金73萬元。目前,入股資金50萬元已通過各村委會賬戶撥付到公司賬戶。禮縣秦懇種植養殖場流轉土地2500畝,是集造林綠化、畜牧養殖、蘋果、核桃種植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司。當地企業響應全省產業扶貧政策,積極與區域內3個貧困村和1個非貧困村37戶貧困戶對接,簽訂入股養牛協議,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礼县祁山镇如何通过三年决战奔小康?

三是注重帶貧增收。禮縣海盛海原公司已與張掖預訂50頭基礎母牛和肉牛,已派專人前往張掖引牛。牛引進後公司將採取固定圈舍飼養,成本飼料費、人工費、水電費、防疫費、疾病治療費等費用單獨核算,每季度向聯合支部和貧困戶通報成本費用核算,接受聯合支部和貧困戶監督。按照銷售收入減去飼養成本後所得利潤貧困戶與企業8:2進行分紅,每頭牛預計純利潤2000-3000元,貧困戶每頭牛可分紅1600-2400元。禮縣秦懇種植養殖場確定入股所得利潤貧困戶與企業8:2進行分紅外,並對兌現落實的“一扶一帶”補貼資金按帶動貧困戶、企業、村集體按8:1.5:0.5比例分紅(非貧困戶、企業、村集體按6:3:1分紅),最大限度提升帶貧效應。

礼县祁山镇如何通过三年决战奔小康?

四是強化機制保障。早陽溝聯合支部建立“八個一”工作運行機制,即選好一個帶頭人、建強一個班子、選優一個產業、制定一個規劃、建立一個合作社、引進一家企業、完善一套機制、確定一個包抓領導推進扶貧到戶產業發展。建立風險防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把“一扶一帶”產業扶貧獎補資金作為風險保證金,運用農業保險、風險共擔等措施,建立風險防範機制,確保貧困戶分紅保底800元,保障貧困戶收益。嚴格產業扶持到戶資金撥付程序,產業扶持到戶資金由鄉財政撥付各村委會賬戶,再由村委會撥付企業,落實鎮村兩級監管責任,健全財務管理監督制度,確保資金管理規範安全。

礼县祁山镇如何通过三年决战奔小康?

祁山鎮堅持黨建引領,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落實產業扶貧政策,通過以產業扶持到戶資金入股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帶動脫貧機制,著力解決貧困人口增收突出制約問題,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實現穩定脫貧,為全縣產業扶貧提供了可借鑑可複製的模板。

監製/李玉明 主編/馬小春 編輯/趙靖 黃梅 趙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