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蘇東坡的漂泊需要人生中最大限度的勇氣

不可否認,漂泊是很多男人一生中某一個時段都會噴湧的念頭,那種無根無掛礙的錯綜複雜的快感,似乎就是可以證明生命正在流淌、正在鮮活的流淌的最佳途徑。

可是,幾乎沒有人會窮其一生都熱愛漂泊。

愛上蘇東坡的漂泊需要人生中最大限度的勇氣

儋州 東坡書院內 東坡像 背影

坡翁在人生的最後一年時光中,用盡最後一絲豪邁說出了:身如不繫之舟。

此前,在他超過一個甲子的生命歷程中,在常州,他是有田產的,在惠州的三年,他是想要置業的,其他每一次安頓時,他大都流露出想要和家人安頓下來的念頭。

但是,坡翁的偉大就在於,在安頓與漂泊之間,當他喪失了選擇的權力時,他是熱愛著漂泊的,最好的一句詮釋:此心安處是吾鄉。

還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常做嶺南人”,

還有“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蘇子瞻的漂泊,應該是所有男人的一生必修課,而修這堂課,是需要絕大的勇氣。

當我沿著這一路走下來,這種假惺惺的漂泊,

每一站都有如家漢庭做後備、

有高德地圖做指引,

有大眾點評做參謀的漂泊,

就是旅行的變異罷了。

現代,科技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代,漂泊的唯一方式就是拋棄對科技的依賴,憑著直覺去感受那種不繫之舟的嘔吐感和隨時可能傾覆的危機。


高曉松在回憶自己的歐洲旅行時,無比懷念那段沒有gps的自駕時光,生命中總有驚喜或挫敗在等待著迎接著自己,那是漂泊最大的魅力,每一擊都是對生命,對男人的肌肉和榮耀最高級別的讚賞與升級。

可是,這種勇氣,你,我,如你我一般的凡夫俗子販夫走卒,怎麼可能去享受與承受。

所以,在蘇子的面前,在我走過的大大小小的關於他的城市中,面對著他或高大或平常的雕塑時,我是如此渺小,渺小如蟻。

然而,每一隻螞蟻都有爬上象背的夢想。

在我這種假惺惺的漂泊即將結束時,我對於蘇子的理解有了更新。

正所謂,萬卷書,萬里路,相得益彰,方可胸懷天下。

有詩一首,贈予子瞻——

子瞻平生功業遊記

此去黃州無別計,願聞東坡耕讀聲

再往惠州幻我執,西湖別樣寫謫晴

隨波儋州誦三首,瘴毒千年已化汝

歸期不期天涯逸,淚敬子瞻效平生

希望總有一天,當我再面對生命中的挫敗感時……

又或許,我這一刻已經在面對著窮其一生也無法達到蘇子成就之萬一的挫敗感時,

我都可以,頑強的繼續,不跳入汨羅江或昆明湖,而是勇敢的做一個心靈上的漂泊者。

我心安處,自由,已經觸手可及。

握住他,將失去自由,放下,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執,已經遠去。

敬蘇子。

謝謝觀賞,再見

無犀 歸京途中

這是我“蘇軾貶謫苦旅”的尾聲篇章 希望你能喜歡,

關於此係列旅程的其他記錄,如有興趣,亦可前往 無犀之談 其他主流自媒體平臺查詢觀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