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國家規定:

家用7座以下私家車的行駛里程達到60萬公里的,引導報廢。使用超過15年以後的每年檢驗2次,無法通過檢驗的強制報廢。

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就是從理論上來講,私家車是可以開一輩子的,畢竟60萬公里不是一個小數目。另外,現在調錶的汽車也是如此普遍。

但現實卻遠不是這麼回事:

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目前的黃標車政策會直接導致一些老車禁止上路通行。

這個“黃標車”的定義並不取決於汽車的現在狀態,哪怕保養的再好,因為它出廠時就已經決定了排放標準,就會被列入黃標車。

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車是合格的車,油是合格的油,怎麼就不達標了呢?

目前國內規定是低於國標I的排放標準即為黃標車,但是許多大城市已經提高了這個認定標準,通常國I國II的車也是不讓進城的。

很多06年以前的私家車,公里數也不多,如果保養的好,車況也是不錯的,到現在也才12年而已,然而因為行駛證上標記為國II排放標準,因此就上不了路。

這顯然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雖然也有一部分的車型可以按照規定更改為國III排放標準,但是更改不了的車型那真是沒有辦法了,要麼丟到農村去使用,要麼只能送去報廢。

這確實會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畢竟“部分要服從全局”啊!

要怪就怪我國的汽車市場發展的太快吧。

也就是近10年間的事情,我國的家用汽車普及度以爆炸式的速度在猛烈增長。當初相關的政策法規自然是不能與之相適應了,新的制度需要馬上跟上。因為汽車企業總是要追求利潤的,如果不推出新的排放標準,它們就會永遠生產那些落後排放標準的車型。

在消費市場層面也是一樣,很多地區的一些營運的老車本該依法報廢的,尤其那些出租車,結果卻被人鑽空子繼續上路使用,甚至形成產業鏈,大城市的車淘汰掉小城市縣城繼續使用,這些安全性能指標嚴重衰退的汽車在路上繼續使用的話就會給人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

總之,對於一些私家老車的“誤傷”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畢竟汽車不是涉及到溫飽的必須品,即便被強制報廢,也不至於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還是理解吧,否則還能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