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虽说过年,就是要一家人整整齐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过个团圆年。

有人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有家不能回;

有人父子离心亲人隔阂,有家不想回;

有人亲人已故孑然一身,无家可回……

过年回家的感受,大多是相似的,

过年不回家的体验,却各有各的滋味……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Gold RIch Money,医生

从我工作到现在,只回过两次家过年,

一次父母到我工作的地方过年。

大年三十,我还在值班。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独生子女,每到过年我就觉得特对不起父母。

离家几千里,陪不了父母,

父母两个人在家,年过的没有什么年味。

自己呢,在值班,更别提什么年味了,

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处理了四个病人,拆了一个线。

年三十来拆线也是醉了,千万别来急诊病号就行。

@刘思越 民航工作人员

和老婆都是民航人,春节期间恰好是最忙的时候。

我在机关上行政班还好,老婆是真正奋斗在一线。

2011年春节,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老婆还在机场上班,我们没有房子,在小旅馆开了间房,边等她边看春晚,12点钟声响起的同时妈妈来电话,话筒那头没有任何言语,只有一个想念儿子的母亲的抽泣声。

安慰妈妈几句,挂了电话,到楼下去接老婆。漆黑的道路上万家灯火,老婆还穿着工作服风尘仆仆向我跑来,这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唐缺,写小说的

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不是不能,是不想。

个人不太喜欢一些充满仪式感的东西,也不喜欢陪着笑脸四处拜年,所以成年之后对过年就没有任何期盼。

尽管时间足够自由,也从来不愿去折腾这么一趟。

我一般会在一年中的其他时候回家,能有大把的时间陪父母悠闲地吃饭聊天喝茶逛公园。

春节要么独自呆在北京干活,要么跑个短途和媳妇儿一起去天津陪陪老丈人,过一个不能吃猪肉的年……

春节对我而言,大概就是个一年一度快递外卖歇业小饭馆菜市场关门的萧条期,外加鞭炮吵个不停让人睡不好觉的喧嚷时段。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伊只

相亲相爱的,哪时候相见都胜过年。

明笑暗骂的,见了不如不见。

@山间禾

父母兄,都去世了,我在的地方就是家。

刚开始的时候挺悲伤的,现在想开了,已经上升到一种仪式的层面:

每年一个人张罗一大桌子菜,放上全家福的照片和碗筷,向着亲人聊聊一年怎么过的,来年打算干些什么。

自己开心的,难过的都化为一杯酒,干了,便是新的开始。

@可可小姐

因为,并不是所有名义上的家,都有家的味道。

有人回家是享福,有人回家是受罪。

很多人宁愿呆在陌生而孤独的城市,在除夕时裹着被子瑟瑟发抖的吃一碗泡面,也不愿回到那个温暖舒适要啥有啥的所谓家里。

自有他的缘由。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Jzc Alex,留学党

2013年的春节,应该是我唯一一个没有和家人一起过的春节了。

其实一开始也没有什么感觉,在LA的华人好朋友也不少,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来瓶小酒助助兴,也是其乐融融。

直到看到那年春晚的片头,有一个关于“回家”的广告。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留学在外,碰到过那么多语言、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与辛苦,我从来都觉得是一种磨砺,也从不会和爸妈说起。唯独在这欢乐喜庆的日子里,我想念他们的情绪格外强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最想把自己的快乐与之分享的对象就是他们。

我想和他们一起贴春联,一起搞卫生,一起分享这一年所有的琐碎细节。然而他们却不在身边。

又过了几年,见到了身边种种同学朋友同事,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深漂北漂沪漂,还是绿卡枫叶卡,每一个过年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他必须坚持的理由。

苏轼先生有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要和家人的心在一起,尽管独身一人,亦能获得温暖与力量。

过年不回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此心安处是吾乡,

愿每一个不能回家过年的人,

无论在何方,和谁在一起,

都能心平气和,平安喜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