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多事之秋,特别警惕平台恶意倒闭、借款人恶意逾期

P2P多事之秋,特别警惕平台恶意倒闭、借款人恶意逾期

P2P行业多事之秋,雷声滚滚。更多的人希望行业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

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但也要提防劣币搞坏整个市场。目前有两种情况特别要警惕,一种是平台恶意倒闭,一种借款人恶意逾期。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风气会传染,坏的事情总是会传播很快,而且可能会波及到整个行业。

特别警惕平台恶意倒闭

现在市场上多了一种声音,给逾期或者“良性”清盘的平台多一些理解。

这本是投资人和行业对平台的一种宽容,但却可能给一些心怀不轨的平台可乘之机。

最近不少平台发布了清盘公告,仔细查看部分平台所谓的“良性”清盘公告,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大多需要2年甚至3年时间,不断帮投资人追回投资款,但能不能全部追回,能追回多少并没有说。

这都不敢承诺,一般是全部追回的概率很小,即便是全部清退投资款,仍然可以理解无息占用了投资者三年的资金。

其中一个关键点值得注意,就是平台清盘之后,追偿的具体情况有没有相关机构监督,到底能追偿回来多少?之前平台赚的钱去了哪?如果这个黑匣子不解决,就会留下很多隐患。

一旦这种没有相应监督的清盘被市场接受,这就让很多平台开始效仿,没有实质问题但运营困难平台也会纷纷效仿,选择恶性清盘,最后再收割一把投资人。

有人认为这只是猜测,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某老板运营了两个平台,一个业务相对合规,一个不合规业务居多,后来不合规平台出事出了清盘公告,给出的方案就是在2年之内,根据已追回资金对投资人进行偿还。他相对合规的平台目前仍在正常运营,同时法律上和不合规平台撇清关系。有投资人去找他们,得到的答复竟然是“你知道不合规还去投……”根据投资者描述,他应该有能力还清投资者的资金。

在这里,我只支持有监管的良性清盘,即便没还清,投资者也知道平台尽力了。没有监管的清盘计划,必须写清楚多少时间还清投资人资金,同时按照一定利率补偿投资人。

需特别警惕借款人恶意逾期

最近一些论坛上出现了一种情况,竟然公开说要一起搞死某某平台。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觉得奇怪,搞倒了平台投资人还款基本无望。到底是谁在策划鼓动这些事情?

最近某平台有一笔几百万的逾期,就在投资者群里有一群人一直怂恿投资人去平台闹,甚至让投资人带着铺盖住到平台去要钱。

后来经微信群主验证,带头的那几个人竟然都没有在该平台投资。

在某平台办公场所,竟然出现了一群投资人去要钱,同时现场有人把这些情况拍照上传到网上,后来经平台验证,这些投资人中闹得最凶的那几个只投资了100元,只够平台的最低投资门槛。

如果深入了解,在行业风声鹤唳的情况下,一些平台借款大户,开始组织策划围攻平台。“他们就是为了把平台搞倒从而逃废债。”有业内人士表示。

平台违约率大幅上升,除了一些确实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恶意违约,观望平台的具体情况,如果平台被迫关闭或者跑路,之前借的钱就不用还了。

目前,这种情况开始在一些以企业大额借款标的为主的平台出现,逾期风气开始蔓延,一旦发生密集违约,再大的平台也很难应对,即便是处置抵押物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一旦平台大规模逾期,基本宣告这个平台必须进入清盘阶段。

之前在2013、2014年就出现过一波人,通过找即将出事的平台去借款,什么条件都答应,然后等着平台出事从而逃废债。

更令人担心的是,一旦恶意违约逾期扩散到个人小额借款用户端,一些相对合规的平台也会受牵连,毕竟有一个不用还款的机会摆在面前,很多人立马会选择不还款。

因此,对于监管来说,目前迫在眉睫的就是建立清盘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清盘和恶意逾期行为。在没有规矩之前,人性之恶将会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愿我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

庆幸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于7月16日召开座谈会表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同时,进一步发挥司法协作、资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础设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联合惩戒。这也许会对恶意逾期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