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名言?帝尧也躺枪:这话我没说过……

(原题:探寻诗词背后的故事之苏轼伪名言 东方无疾原创)

现在网络上很流行将自己编造的心灵鸡汤强加于名人身上,动不动就搬出某某名人说过这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更搞笑的是,连淘宝网店也不例外,比如卖枸杞的,就借用诸如医圣张仲景说过,一天一杯枸杞水,滋肝补肾不显老;卖枣的则引用李时珍话说一天三枣,百岁不显老。至于张仲景李时珍究竟说过没有,他们才不关心,名人效应嘛,反正不用给广告费,也没人去查,管他呢,用了再说。

伪名言?帝尧也躺枪:这话我没说过……

其实我们从小就活在这种伪名言的环境中,比如最有名的是所谓的拿破仑中国睡狮论,就是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中的狮子,我们不能去惊醒他,他一旦苏醒,中国将会变得无比强大,我们就没得揩油了。大概是这个意思。但是经近现代学者多方考证,拿破仑并没有说过这么一句话,估计是中国近代的某些学者在国难当头之际,为了鼓励国人而编造出来的一个善意谎言,借侵略者名人统帅之口会更加激励国人吧。我想,虽然拿破仑没有说过这话,但他还真得感谢编造者,因为编造了这么一句话,才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了拿破仑,大家都会觉得拿破仑果然有远见,拿破仑果然是中国人的知音……

伪名言?帝尧也躺枪:这话我没说过……

仓央嘉措,西藏六世喇嘛,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到了如今,更多的人忘记了他的身份,而只记得他的所谓“情诗”,比如他的见或不见,不负如来不负卿,我问佛等等数不清的情诗,但是这些据专家考证仓央嘉措有关典籍,都没有出现过,甚至有些还找到了当代的原创作者,比如见或不见就是一个广东女孩写的,我问佛也从不同地方摘抄混搭而来,最后都打上了“情僧”仓央嘉措的标签。看他们把一个正儿八经的宗教领袖都整成啥样了?若是仓央嘉措听说了估计会气得诈尸:我什么时候写过这些乱七八糟的话,俨然把我整成了个花和尚嘛,哦不对,是花喇嘛……

鲁迅也是伪名言的重灾区,现在微博上到处充斥着所谓的“鲁迅说”。东方也看过不少,记得有这么一两句。“鲁迅: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必须拥有四样东西: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里的善良,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在生命里的坚强。”好嘛,鲁迅先生忧国忧民,还有心情和时间编造这些个心灵鸡汤。还有更荒唐的:“鲁迅:谁说波大无脑,女子有材(身材)便是德”。估计鲁迅先生看到了会气得吐血:我堂堂的一个中华孺子牛,竟沦落到评论起女子的三围了……

伪名言?帝尧也躺枪:这话我没说过……

前几天,东方的小外甥兴匆匆跑来,开口就说:“舅舅,你上次讲了苏轼瞎编名言的故事,我前两天考试就用上了。”

“你小子还真会活学活用,不会被老师看出破绽?”

“放心吧,我学着名人的说话的语气编的,老师没发现。”

“好小子,你比苏轼还滑头,人家二十岁才用上,你十二岁就会用了。”

…… ……

闲话扯回来,其实伪名言并不是个新鲜事,早在一千年前,苏轼就用过了,而且他的胆子更大,是用在考进士的卷子上的,你可清楚,这卷子最终是要给皇帝过目的,万一被皇帝老儿看破,那这罪名可不轻。

那一年,即1057年,苏轼进京赶考,考试的题目主要是考策论,就是让学子发表政治见解和主张。苏轼便写了一篇题为《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的策论文章,既然是论文,自然要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见解。苏轼下笔如行云流水,思如泉涌,到了关键节点就卡顿了,因为到了这里需要引用经典对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一时想不出有更好的言论。不愧是苏轼,脑袋瓜转得快,他一拍脑袋想:管他呢,先编一个混过去再说,帝尧一生说过那么多话,谁知道他有没有说过这句呢。于是他就编造了一段帝尧与皋陶的对话,内容如下:

文章太长,东方就摘取几句: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而批卷子的是梅尧臣。欧阳修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文豪,但对梅尧臣可能知道的不多。你可别小看这个老夫子,他是宋诗的开山祖师,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当时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梅”。当梅老夫子一口气读完苏轼文章后,大为赞赏,认为苏轼有“孟轲之风”,大家都知道孟轲就是孟子,那可是儒家大圣啊,从梅尧臣的赞誉来看,苏轼的文采那真是举世无双了。

只是,当梅老夫子再次批阅时,却发现文章有一处帝尧与皋陶对话的典故,他自己从来没有读过。他冥思苦想还是记不起来两位古人有这么一段对话,心想莫非真有这么一段对话我没读过?于是就想当场去查阅和问其他在场批卷子的同僚,只是转头一想他又迟疑了:我老梅好歹也是文坛巨匠,万一问了真有这么一段对话,那岂不是会被同僚取笑连一个学子都不如?那时可真是颜面扫地了。于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质疑,苏轼的卷子也顺利地通过批阅。

后来,苏轼自然也考中了,并且几乎以第一的成绩成为进士,很快,他的才名传遍京城乃至全国。

伪名言?帝尧也躺枪:这话我没说过……

得了功名之后的学子自然都要去拜会主考官和京城的名流,这一天苏轼便前来拜会梅尧臣。梅老夫子见到苏轼前来很高兴,二人相谈甚欢。只是梅老夫子对上次卷子中的心头疑问却一直没有消除,但又不好意思直接了当的提出,万一真有此事那就太没面子了,会在年轻人面前丢份。

梅老夫子便旁敲侧击问道:“小苏呀,文章写得不错嘛,特别是引用的帝尧与皋陶那段对话。”一边说着,眼珠子还直勾勾盯着苏轼的脸,仿佛他脸上长着一朵花似的。

苏轼毕竟还是年轻,听得此问,心里咯噔一下紧张起来,脸上却强装着微笑说:“梅老过奖了,过奖了……”

哼,好小子,果然心里有鬼,梅老夫子心想着,嘴上却不紧不慢说道:“只是这段对话……”话说了一半,他就停住了,眼睛还是直勾勾的盯着苏轼的脸。

此时苏轼已紧张得背上有些出汗了,生怕梅老夫子挑破,他急中生智主动抢着答道:“其实这段话是晚辈猜测的,但晚辈认为应该是有这么一说。”

“哦”,梅老夫子看他神态早已猜透七分,只是没想到他会这么说,反而好奇问道:“为何这么说?”

被动转为主动,苏轼长舒一口气,他恢复镇定,气定神闲答道:“皋陶执法严苛要三杀,而以帝尧之圣贤宽厚,必然会有三宥,所以晚辈认为这必是意料之中的事。”

好小子,果然油嘴滑舌,梅老夫子心中骂道,嘴上却赞道:“小苏果然才识过人,见识非凡啊……”他略微停顿思虑了一下,正要继续开口追问……

哪知苏轼也够狡猾,不等他说出口,赶紧接着他的话说道:“梅老谬赞了,若没有您的慧眼,哪有小苏我的今天啊。”一下子给梅老夫子拍了个马屁,并用“慧眼”堵住了他的嘴巴。

这小子果然不简单啊,卷子是我批的,他都说我慧眼了,我再对他提出质疑,那岂不是在否认自己没有慧眼?梅老夫子吃了个哏,心里不是很爽,但是对马屁还是很享受的,也就没有再提及那个话题了。二人于是谈古论今,把酒言欢去了。

敬请关注下期之:解读诗词背后的故事


若是喜欢本文,请在下方点个赞,您的鼓励就是东方的动力,谢谢。

查看更多文章请关注东方无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