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名言?帝堯也躺槍:這話我沒說過……

(原題:探尋詩詞背後的故事之蘇軾偽名言 東方無疾原創)

現在網絡上很流行將自己編造的心靈雞湯強加於名人身上,動不動就搬出某某名人說過這話,來佐證自己的觀點。更搞笑的是,連淘寶網店也不例外,比如賣枸杞的,就借用諸如醫聖張仲景說過,一天一杯枸杞水,滋肝補腎不顯老;賣棗的則引用李時珍話說一天三棗,百歲不顯老。至於張仲景李時珍究竟說過沒有,他們才不關心,名人效應嘛,反正不用給廣告費,也沒人去查,管他呢,用了再說。

偽名言?帝堯也躺槍:這話我沒說過……

其實我們從小就活在這種偽名言的環境中,比如最有名的是所謂的拿破崙中國睡獅論,就是拿破崙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中的獅子,我們不能去驚醒他,他一旦甦醒,中國將會變得無比強大,我們就沒得揩油了。大概是這個意思。但是經近現代學者多方考證,拿破崙並沒有說過這麼一句話,估計是中國近代的某些學者在國難當頭之際,為了鼓勵國人而編造出來的一個善意謊言,借侵略者名人統帥之口會更加激勵國人吧。我想,雖然拿破崙沒有說過這話,但他還真得感謝編造者,因為編造了這麼一句話,才讓所有中國人記住了拿破崙,大家都會覺得拿破崙果然有遠見,拿破崙果然是中國人的知音……

偽名言?帝堯也躺槍:這話我沒說過……

倉央嘉措,西藏六世喇嘛,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到了如今,更多的人忘記了他的身份,而只記得他的所謂“情詩”,比如他的見或不見,不負如來不負卿,我問佛等等數不清的情詩,但是這些據專家考證倉央嘉措有關典籍,都沒有出現過,甚至有些還找到了當代的原創作者,比如見或不見就是一個廣東女孩寫的,我問佛也從不同地方摘抄混搭而來,最後都打上了“情僧”倉央嘉措的標籤。看他們把一個正兒八經的宗教領袖都整成啥樣了?若是倉央嘉措聽說了估計會氣得詐屍:我什麼時候寫過這些亂七八糟的話,儼然把我整成了個花和尚嘛,哦不對,是花喇嘛……

魯迅也是偽名言的重災區,現在微博上到處充斥著所謂的“魯迅說”。東方也看過不少,記得有這麼一兩句。“魯迅: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意的朋友。必須擁有四樣東西: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裡的善良,融進血液裡的骨氣,刻在生命裡的堅強。”好嘛,魯迅先生憂國憂民,還有心情和時間編造這些個心靈雞湯。還有更荒唐的:“魯迅:誰說波大無腦,女子有材(身材)便是德”。估計魯迅先生看到了會氣得吐血:我堂堂的一箇中華孺子牛,竟淪落到評論起女子的三圍了……

偽名言?帝堯也躺槍:這話我沒說過……

前幾天,東方的小外甥興匆匆跑來,開口就說:“舅舅,你上次講了蘇軾瞎編名言的故事,我前兩天考試就用上了。”

“你小子還真會活學活用,不會被老師看出破綻?”

“放心吧,我學著名人的說話的語氣編的,老師沒發現。”

“好小子,你比蘇軾還滑頭,人家二十歲才用上,你十二歲就會用了。”

…… ……

閒話扯回來,其實偽名言並不是個新鮮事,早在一千年前,蘇軾就用過了,而且他的膽子更大,是用在考進士的卷子上的,你可清楚,這卷子最終是要給皇帝過目的,萬一被皇帝老兒看破,那這罪名可不輕。

那一年,即1057年,蘇軾進京趕考,考試的題目主要是考策論,就是讓學子發表政治見解和主張。蘇軾便寫了一篇題為《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的策論文章,既然是論文,自然要引經據典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見解。蘇軾下筆如行雲流水,思如泉湧,到了關鍵節點就卡頓了,因為到了這裡需要引用經典對話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但是他一時想不出有更好的言論。不愧是蘇軾,腦袋瓜轉得快,他一拍腦袋想:管他呢,先編一個混過去再說,帝堯一生說過那麼多話,誰知道他有沒有說過這句呢。於是他就編造了一段帝堯與皋陶的對話,內容如下:

文章太長,東方就摘取幾句: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當年的主考官是歐陽修,而批卷子的是梅堯臣。歐陽修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文豪,但對梅堯臣可能知道的不多。你可別小看這個老夫子,他是宋詩的開山祖師,著名文學家和詩人,當時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歐梅”。當梅老夫子一口氣讀完蘇軾文章後,大為讚賞,認為蘇軾有“孟軻之風”,大家都知道孟軻就是孟子,那可是儒家大聖啊,從梅堯臣的讚譽來看,蘇軾的文采那真是舉世無雙了。

只是,當梅老夫子再次批閱時,卻發現文章有一處帝堯與皋陶對話的典故,他自己從來沒有讀過。他冥思苦想還是記不起來兩位古人有這麼一段對話,心想莫非真有這麼一段對話我沒讀過?於是就想當場去查閱和問其他在場批卷子的同僚,只是轉頭一想他又遲疑了:我老梅好歹也是文壇巨匠,萬一問了真有這麼一段對話,那豈不是會被同僚取笑連一個學子都不如?那時可真是顏面掃地了。於是他最終還是放棄了質疑,蘇軾的卷子也順利地通過批閱。

後來,蘇軾自然也考中了,並且幾乎以第一的成績成為進士,很快,他的才名傳遍京城乃至全國。

偽名言?帝堯也躺槍:這話我沒說過……

得了功名之後的學子自然都要去拜會主考官和京城的名流,這一天蘇軾便前來拜會梅堯臣。梅老夫子見到蘇軾前來很高興,二人相談甚歡。只是梅老夫子對上次卷子中的心頭疑問卻一直沒有消除,但又不好意思直接了當的提出,萬一真有此事那就太沒面子了,會在年輕人面前丟份。

梅老夫子便旁敲側擊問道:“小蘇呀,文章寫得不錯嘛,特別是引用的帝堯與皋陶那段對話。”一邊說著,眼珠子還直勾勾盯著蘇軾的臉,彷彿他臉上長著一朵花似的。

蘇軾畢竟還是年輕,聽得此問,心裡咯噔一下緊張起來,臉上卻強裝著微笑說:“梅老過獎了,過獎了……”

哼,好小子,果然心裡有鬼,梅老夫子心想著,嘴上卻不緊不慢說道:“只是這段對話……”話說了一半,他就停住了,眼睛還是直勾勾的盯著蘇軾的臉。

此時蘇軾已緊張得背上有些出汗了,生怕梅老夫子挑破,他急中生智主動搶著答道:“其實這段話是晚輩猜測的,但晚輩認為應該是有這麼一說。”

“哦”,梅老夫子看他神態早已猜透七分,只是沒想到他會這麼說,反而好奇問道:“為何這麼說?”

被動轉為主動,蘇軾長舒一口氣,他恢復鎮定,氣定神閒答道:“皋陶執法嚴苛要三殺,而以帝堯之聖賢寬厚,必然會有三宥,所以晚輩認為這必是意料之中的事。”

好小子,果然油嘴滑舌,梅老夫子心中罵道,嘴上卻讚道:“小蘇果然才識過人,見識非凡啊……”他略微停頓思慮了一下,正要繼續開口追問……

哪知蘇軾也夠狡猾,不等他說出口,趕緊接著他的話說道:“梅老謬讚了,若沒有您的慧眼,哪有小蘇我的今天啊。”一下子給梅老夫子拍了個馬屁,並用“慧眼”堵住了他的嘴巴。

這小子果然不簡單啊,卷子是我批的,他都說我慧眼了,我再對他提出質疑,那豈不是在否認自己沒有慧眼?梅老夫子吃了個哏,心裡不是很爽,但是對馬屁還是很享受的,也就沒有再提及那個話題了。二人於是談古論今,把酒言歡去了。

敬請關注下期之:解讀詩詞背後的故事


若是喜歡本文,請在下方點個贊,您的鼓勵就是東方的動力,謝謝。

查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東方無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