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促互聯互通

記者 王晶晶

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國際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陸建文、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等與會嘉賓就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互聯互通的政策環境、創新實踐、生態構建等話題進行交流發言。

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深度合作成重點

“當今,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共建信息絲綢之路、促進沿線國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深度合作等內容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陸建文在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合作迎來良好機遇。

陸建文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們以共商為基礎、以共建為路徑、以共享為目的,不斷與沿線國家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行業標準體系互認、積極搭建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對接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等,在網絡安全、大數據、中小企業、產能合作等領域開展培訓交流,為東盟各國輸送信息技術管理人才逾千人。”

陸建文提出,未來,要在以下四個方面推動工信領域國際合作深化。

一是加強政策交流。接下來,進一步加強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合作共商;探索推動各國信息通信發展戰略與規劃、政策緊密銜接;加強與國際組織間合作,圍繞信息通信領域開展深入交流,分享成功經驗。

二是強化信息服務。在此方面,構建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搭建重點項目庫,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技術、產品、服務、人才、資金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三是深化產業合作。加大中國與沿線國家互聯網應用和信息化合作,搭建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建立協調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充分調動行業組織與智庫的積極性,切實推動工信領域重大項目落地,形成一批見實效的創新成果。

四是促進協同創新。聯合開展4G/5G、數字電視、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攻關、應用推廣、產業發展,實現協同創新。

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靈魂,“軟件定義”是信息革命的重要標誌和顯著特徵。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軟件產業的發展。

目前全國已有4萬多家軟件企業,是2000年的21倍,世界互聯網企業前10強中我國已佔三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突破70萬件,軟件業務收入從2000年的586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5.5萬億元,增長了93倍。2017年全行業利潤總額7020億元,同比增長15.8%。李穎在致辭中對此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高度國際化的產業,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與各國的密切合作。

“當前,全球各國正處於一個由信息技術引領的技術大變革、產業大升級時代。”李穎說,軟件產業步入加速創新、快速迭代、群體突破的爆發期,加快向網絡化、平臺化、服務化、智能化、生態化演進。與此同時,軟件技術加速向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滲透,“軟件定義”持續引領產業變革。我國以軟件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更離不開以軟件產業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為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李穎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共創數字經濟新範式,共享信息消費紅利。積極與各個國家在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合作探索基於互聯網平臺的新模式、新業態,構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化以跨境電子商務為核心的新型信息消費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數字經濟網上市場,實現共同繁榮。

其次,加強前沿信息技術合作,促進互惠共贏。積極與各國加強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支持產業界構建各國企業廣泛參與的信息技術協作聯盟,加強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研發合作,共同參與國際重要技術標準制定,打造網上絲綢之路軟實力。

最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促進有序發展。通過與各國之間加強對話,共同開展互聯網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維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促進各國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注重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智能通信軟件與多媒體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石川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是通信、計算機、互聯網等技術的融合與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從人工智能領域來分析,當前,人工智能已經形成了巨大產業,並應用於互聯網、金融、廣告、醫療、遊戲、軍事等各個領域。據BBC估計,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183億美元。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同樣得到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95.61億元,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並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增長超過1000億元。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採取措施,優化專業設置、推動新工科建設與發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對接,並陸續增設了物聯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金融、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等一批新專業。

石川認為,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人才素質要求高。因此,高校應該積極應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加速培養合格人才。

為更好開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一帶一路+”服務平臺上線啟動儀式,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作平臺功能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