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近日,國產片《無問西東》火了,上映四天之後逆襲好萊塢大片《勇敢者遊戲》

,若無意外,今日票房冠軍估計就落它頭上了。

關於這部電影的口碑,一直存在較大爭議,有人喜歡也有人無感,

目前豆瓣評分7.4,首頁普遍都是5星好評。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看了一下,點贊最多的一條是來自豆友@頓河的五星好評: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有一種老派的好。真正的青春就該歌頌勇氣和愛,該歌頌對自我的尋找,要在人性趨利避害的惡裡曲曲折折的開出一朵花來。米雪好棒。而導演大概拍出了非常好的黃曉明和最好的王力宏。”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回到影片本身,超強明星陣容是最吸引人的賣點,家國情懷以及歷史風雲是引起最多人共鳴的亮點,爭議較大的是四線平行的敘事方式。

那麼,這部能在上映之後,票房與口碑均逆襲的電影,究竟如何?鵝叔請出國內最為知名的影評人之一:木衛二來給出這個答案。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饒舌歌手帶女明星夜不歸宿的近期八卦中,夾有一則涉及中學歷史教科書刪改的帖子,引發不小的波瀾動靜。提這個背景,是因為在這樣的氛圍環境中,我進電影院,看了《無問西東》。

很早聽聞,這明星雲集大部頭拍完後,無從下手,橫豎不像談賺錢,撈票房的商業片,不知如何是好。也掃到了,它事關清華大學獻禮回顧,涉及悲壯西遷,有那麼點新型主旋律的意思。影片遭遇的諸多評價,撲朔迷離,堪比前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如果,你提前知道,要看的是一部以“清華大學”為命題作文的電影。情感上,只需要克服一點小東西。如果要你回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去過完自己的一生。這需要的,就不僅僅只是勇氣。

得承認,我抱有看扁這部電影的心理預期。我也同許多人,對泛主旋律的一類東西,帶有偏見,甚至是敵意。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碰觸敏感內容,彈撥審查紅線的吹鼓手是在獨立或地下電影,準確無誤。但從《芳華》到《無問西東》,表現特殊時期和歷史事件的影片段落,說實話,我看了有些吃驚。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無問西東》最有衝擊震撼的一個段落,來自1962年的噴氣式批鬥。一段不該遺忘的歷史。章子怡和黃曉明任主演,為了講述什麼是核,他們模仿加速的原子,穿越了清華園,圓滿完成了一篇命題作文和影片的宣傳任務。

但一封恐嚇信引發的悲劇故事,才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哪怕是歪打正著)。同一時空下的批鬥會與表彰會,這邊的瘋狂咒罵,那邊的熱烈掌聲,恐怖的荒誕和強烈的諷刺,集體的無腦狂熱足可撕毀一個人的軀體。什麼是真?是黃曉明吼出的臺詞麼。我認為不是,這裡的滿臉血汙,才是去偽存真的真。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掃出五指血印的大耳光,看得觀眾臉疼。許多人無法理解,章子怡的角色只是惡作劇,替老師出口氣,為何會遭遇飛來橫禍和蕩婦羞辱。

可在那個年月,那二十年,飛來橫禍這四個字,簡直是習以為常,深入到每個人中國的中樞神經系統。一閉上眼睛,就看不到明天。

正因簡單粗暴,說翻臉就翻臉,群起而攻之,毆打致死…她的遭遇,足以概括那一系列政治運動的慘絕人寰和冰冷無情。好比之前看到一個關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角色扮演測試題,多數人不出三個人生選擇題,就匪夷所思地掛了。

作為“名校宣傳片”,《無問西東》是否一定要加入牛鬼蛇神的段落表現。那到底是在教你學做人,還是叫你不要做人。再回看電影的英文片名,Forever Young,確實很青蔥。它不抱有老年人那樣,隔岸觀火,且洞悉一切的成熟智慧。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進發出閃電,

他們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

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巫寧坤

翻譯過《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的巫寧坤,著有個人回憶錄《一滴淚》。

他認為自己的坎坷命運,淪為共和國炮灰的故事,不過是滄海一淚。他不遺憾沒能成為一個更有成就的學者,而是歸來,受難,倖存。他依然保存了自我。心智完整。

難能可貴的,片子裡章子怡角色並沒有就此倒下,也沒有當場發瘋;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也沒有把懦弱的李想,一棍子打死,發配邊疆。雖然電影同樣讓認定了死理的人,撲通一聲。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批評者大多認為,電影沒必要用上四個時空,尤其是幫助小孩買奶粉的現代戲部分,與大江大海的時代激盪,不在一個位面上。我覺得,這固然是命題作文的形式設計,恰好也是《無問西東》電影感最強的一部分,通過剪切,通過蒙太奇,通過教書育人,通過讓生命影響生命的真善美昇華,讓每個渴望自由、尋求真理的靈魂,不至於淪為歷史的籌碼,被現實明碼標價。

電影,正是將死去的人,拉回到生者當中,製造一次又一次的迎面相遇

——就像我們坐在電影院的行為本身,如同劇中人的命運,與另外一個時代的人,緊緊相連。我們這代人,不曾經歷過民國,戰爭和政治運動,但這些歷史煙雲,通過先人祖輩的生命和靈魂,變成文字與影像,造就了今天的我們,還有中國。

有一種聲音,說二十年前比今天好。還有理想主義的八十年代,名家輩出的民國往事…講法差不太多。好時代都過去了,好事都讓別人佔盡。 今天的你我,萎靡,抱怨,互害,平庸碌碌,好似廢物。

如此一來,《無問西東》好像可以拍成穿越版的“午夜清華”。但電影選擇了另外一種鋪張費事的拍法,通過抒情排比,音樂合唱,直給大氣象的情感力量。

當張震害怕承擔責任,陷入困惑之際,電影滾回到了幾十年前。那時候的社會菁英,他們遭遇了什麼,需要面對什麼,與之相比,保存一個真實的自己,面對自我,是否真有那麼難?

我想,這就是《無問西東》一併拋出的問題與答案。年輕的人們,不要坐以待夜!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電影同樣沒有迴避,當個體淪為炮灰時的內心揪鬥和激烈掙扎。他們並不是某個當下時刻的斷然,英雄大無畏,卻都義無反顧地做出了選擇,衝上雲霄,走進荒野。與敵人同歸於盡,一縷縷脫落的頭髮。你要知道,那人的命運,到最後也不過一捧黃沙。

作為類主旋律的《無問西東》,並沒有像李芳芳前作《80後》那樣,給共和國重要進程點贊打卡。如老校長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無問西東》最有情感力量的段落,是正面描寫的大後方抗戰,是不迴避飛虎隊與美國人的援助,是西南聯大時期的課上聽雨,是母親教誨兒子的威嚴與慈愛。張弛有度的粵語對白鋪墊,最終落到了高潮段落的“對唔住”,像決堤的江河。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光線飽滿,色調明亮,視野通透的攝影,起音樂的烘托煽情,在這一段用得最多。高明與否另說,沒有人規定,一部電影不允許這樣拍。好比空戰場面的特效,大段的內心獨白,電影的有些缺點,一目瞭然,卻可以被原諒。

電影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選擇寫實手法去臨摹,那是創作者的選擇判斷。《無問西東》當然有美化,譬如狂轟濫炸之下的照常開課。如果熱血衝動,追求理想都不被適當美化,那恐怕沒法招引後來人。美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部電影去歪曲真理,別有用心,那更值得警惕。《無問西東》只是拷問內心,為愛獻身。理雖淺,情卻深。

不說片尾字幕的大師班彩蛋,像防空警報響徹昆明之際,還能拿白色搪瓷缸,去煮冰糖蓮子,同樣是在還原汪曾祺筆下的聯大生活小插曲。與常見的悲慼抗戰電影相比,《無問西東》把西南大後方,描寫成了打不垮也不投降的天堂樂園,頗有少年中國的意思。

如此書生氣的電影,落在一個公然煽動反智主義,讀書無用論盛行的時代,不管臺詞是否雞湯,不管是給哪個大學站隊,《無問西東》的大字呼籲,都有一股子年輕世代的熱血天真。

如果連年輕人都不信,他們可以自由思考,改變時代,那樣的國家,才是真的完蛋了。與拙稚矯情相比,年輕人就一副飽經風霜,看透萬物,別人非蠢即傻,什麼都不相信的世故模樣,那才是最恐怖的局面。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面對高材生,富家子,孤兒和廣告人,帶入精英意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並嘲笑成為精英的嚮往,拒絕一個人身上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無問西東》觸碰了許多青春芳華的消亡,卻渴望保存自我與本心,追求真理同知識的生命永存。

國產片的逆襲!票房證明《無問西東》確實是部好電影

這是一部離完美還有不小距離的電影,我也不認為裡面臺詞稱得上金句,但我看的那場電影落幕之際,許多人正要離開電影院,卻站著,看完了片尾字幕,歷數大師音容。我相信,恐怕不是因為該場觀眾的文化素質水平高。接受這樣一部電影,被煽到直落淚,總比刷一晚上的明星出軌八卦,來得更有意義一些。我是真這麼想的。我們當然無權干涉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