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的書法作品,爲何會變得難看?

書法需要學習多少年,才能做到心手雙暢?通俗的講,就是結構、章法、筆畫,時而寫“錯”了,但很快能圓回來,而且說不定還能生出許多不期而然的神奇變化,書法的趣味徹底暴露?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節日期間以及前後大約半個月,我都沒有動筆寫字,甚至壓根沒有過和書法相關的任何念頭,昨晚心情鬱悶,想著臨帖緩解,便寫了半篇,並不覺得手生。因此認為,書法的肌肉記憶,僅從這個角度說,和游泳、騎車是一樣的,在一定範圍內是不會忘記的。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有的字兒甚至覺著比以前處理的更好,長久不寫,反而有了進步。這個感覺,是真實不虛的。昨晚在臨帖時,眼到處字形特點基本能準確捕捉,筆畫方圓藏露也大概能夠控制,下筆落實,大致上沒有之前許多的硬傷,甚是沾沾自喜了一陣,草草收兵,上床睡覺了。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會變得難看?

早上起來再看,又覺得和原帖相比,氣息甚弱,結構和筆畫也變得面目可憎,費解的是怎麼書法隔夜如此難堪?隔夜的書法作品,為何變得難看?是什麼導致其如此顛覆。是書寫當時的墨色雖淡然而柔潤以致於紙墨相發相得益彰造成當時的觀感?是隔夜之後空氣帶走水墨草紙變幹導致筆畫走形失神?還是一夜亂夢混淆了審美?

有人知曉答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