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离世,宇文护独揽大权

宇文泰离世,宇文护独揽大权

西魏太师宇文泰娶了北魏孝武帝的妹妹冯翊公主为妻,生了儿子略阳公宇文觉,姚夫人则生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宁都公宇文毓。宇文毓在几个儿子中最年长,才华、品德都很突出,他娶的是八柱国之一大司马独孤信的长女。

宇文泰准备确立继承人,对公卿大臣说:“我想立嫡出的儿子为世子,担心大司马对此有疑心,该怎么办好呢?”众大臣都默不做声。

尚书左仆射李远说:“从来立世子都是看是否嫡出,不看是否年长,把略阳公宇文觉立为世子,您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如果怕独孤信有意见,为此有顾虑,那么可以先把他斩了。”于是拔出刀就要行动。

宇文泰连忙站起来阻止说:“何至于要这样做!”独孤信也赶快自我陈述辩解,表示并无异议,李远这才停止,于是大臣们都听从了李远的建议。

退朝后,李远走出宫廷外,向独孤信拜谢请罪说:“面临国家大事不得不这样,请谅解。”

独孤信也感谢李远说:“今天亏得您才把这件大事决定下来。”于是宇文觉被立为世子。

确立了继承人后,宇文泰开始北巡,九月,他回到牵屯山就生病了。宇文泰知道自己病重,急忙召来侄子中山公宇文护,对他说:“我的儿子们都还小,如今外敌强悍,天下的大事,就嘱托给你了,希望你要努力完成我的志向。”几天后,他就在云阳死去了,时年五十岁。

宇文护回到长安,发讣闻告丧。十五岁的世子宇文觉即位做太师、柱国,镇守同州。

宇文护地位一向很低下,虽然被宇文泰临终所嘱托,然而各位王公都想当权,没有人愿意服从他。他向大司寇于谨请教计策,于谨说:“我早年承蒙先公的知遇之恩,就像亲骨肉一样深厚,今天的事,我一定会以死争取。如果众人确定国策,您一定不要辞让。”

第二天,各王公举行会议,于谨说:“过去帝室倾覆的时候,人人企图问鼎。如果没有安定公宇文泰匡扶帝室,也不会有今天的安定。如今上天降祸,安定公突然去世,继位的世子又还小。中山公是安定公的侄子,接受顾命的嘱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归他掌管。”于谨的言辞严肃表情激昂,众人都被震住了。

宇文护说:“这是我们的家事,我平时虽然平庸无能,现在也不敢有所推辞。”

于谨平时和宇文护平起平坐,宇文护也经常去拜望他。这时,于谨起身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政,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说完,向宇文护行拜礼。

各王公迫于于谨的威仪,也行拜礼,于是众人的议论才算平定。宇文护治理内外朝政,安抚文武百官,人心慢慢安定下来。

西魏安葬了安定公宇文泰,册封世子宇文觉为周公。宇文护因为周公宇文觉幼弱,想早一点正位来安定人心,于是,用魏恭帝的诏令让位给周,教大宗伯赵贵拿着节杖、捧着封册送给宇文觉,魏恭帝出宫后居住在大司马府。

正月初一,周公宇文觉即了天王正位,点燃篝火禀告上苍,在朝廷外的大门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追奠天王的父亲宇文泰为文王,母亲为文后,大赦天下,封退位的西魏恭帝为宋公,不久被杀死。任命李弼为太师,赵贵为太傅,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宇文护为大司马。

北周的楚公赵贵、卫公独孤信过去都和太祖宇文泰享有同等地位,待到宇文护独掌政权时,都怏怏不乐,很不服气。赵贵谋划要杀死宇文护,独孤信制止了他。不久,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告发了他,赵贵上朝时,宇文护把他抓起来杀了,独孤信以同谋罪被罢免。

随后,朝廷任命于谨为太傅、侯莫陈崇为太保,宇文护为大冢宰,贺兰祥为大司马,达奚武为大司寇。宇文护因为独孤信名望很大,不愿公开杀他,就逼迫他在家自杀,中国史上最牛岳父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仪同三司齐轨对御正中大夫薛善说:“国家的军政大权,都应该归天子掌握,怎么可以至今还在权门显要手中!”薛善把这话报告了宇文护,宇文护痛恨齐轨不利于自己,马上就杀了他,任命薛善为中外府司马。

北周孝愍帝宇文觉性格刚强果决,对宇文护的专权很反感。司会李植在宇文泰执政时就担任相府司录,参与掌管朝政,军司马孙恒也久居要职,待到宇文护执政时,李植、孙恒担心不被宇文护容纳,就与乙弗凤、贺拔提等人一起在孝愍帝那儿说宇文护的坏话。

李植、孙恒说:“宇文护自从杀了赵贵后,威权越来越大,谋臣宿将都争着去依附他。政事无论大小,都是宇文护一个人说了算。依臣等观察,宇文护早晚会不守臣节,图谋篡夺大位,希望陛下早点做出安排,除掉他以绝后患!”孝愍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

宇文泰离世,宇文护独揽大权

乙弗凤、贺拔提又说:“先王明察秋毫,尚且把朝政委托给李植、孙恒,可见这两个人的才能和品质了。现在如果把除掉宇文护的事托付给这两个人,还怕事情不成功吗?而且宇文护常常把自己比成周公,臣等听说周公摄政七年之久,陛下怎么能在七年内都悒悒不乐地屈从宇文护专权呢?”

孝愍帝听后,愈发信赖他们,多次带武士在宫廷后园练习如何捕捉捆绑人。李植等人又去拉拢张光洛当同谋,张光洛就把他们的密谋向宇文护告发了。

宇文护就调李植出任梁州刺史,孙恒出任潼州刺史,想以此来瓦解他们的阴谋。后来孝愍帝想念李植等人,总是想召见他们。

宇文护痛哭流涕地劝阻说:“天下最亲的也亲不过兄弟,如果兄弟之间还相互怀疑,别的人还有谁是可以信任的!太祖因为陛下年幼,把后事托付给我,我对圣上的忠诚实际上兼有尽责于兄弟之托的亲情与君臣之义,实在愿意尽心竭力,效股肱之劳。如果陛下能够亲自察览万机,威权加于四海,那么,我即使死了,也和活着一样高兴。但是,恐怕把我除去之后,奸贼小人趁机得志,非但对陛下不利,也将倾覆社稷,危害国家,使我没有面目见太祖于九泉之下。而且,我既然是天子的叔叔,官位也做到了宰相,还有什么可贪求的呢?愿陛下不要相信谗臣的话,疏远抛弃骨肉之亲。”

孝愍帝听了,才停止对李植等人的召见,但心里还是对宇文护有怀疑。

乙弗凤等人见此情状,越发害怕起来,他们的密谋策划也更加紧张和频繁了。终于确定了一个日子,要趁召集群臣入宫饮宴的机会,把宇文护抓起来杀掉,张光洛又把这密谋报告了宇文护。

宇文护召集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人商量对策,贺兰祥劝宇文护废了孝愍帝另立皇帝。

当时尉迟纲总领宫廷禁兵,宇文护派尉迟纲入宫召集乙弗凤等人商议国事,等他们来了,挨个抓住送到宇文护宅第里,同时把宿卫兵全部撤换、遣散掉了。

孝愍帝觉察到事情突变,独自躲在内殿,令宫人们手持兵器守护自己。宇文护派贺兰祥进宫逼孝愍帝退位,把他幽禁在过去做略阳公时的旧府中。

宇文护把全部公卿召集起来开会商议大事,把孝愍帝废为略阳公,把齐州刺史宁都公宇文毓迎来立为皇帝。公卿们都说:“这是您的家事,我们岂敢不唯命是从!”于是就把乙弗凤等人斩首于宫门之外,孙恒也伏法被诛。

当时李植的父亲柱国大将军李远镇守弘农,宇文护下令召李远和李植回朝廷。李远怀疑朝廷里有非常事变,沉吟了许久,才说:“大丈夫宁可做忠鬼,怎么可以做叛臣呢!”于是接受了征召。

到了长安之后,宇文护考虑到李远的功劳与名望一向很高,还想保全他的性命,就把他叫来见面,对他说:“你的儿子有异谋,这种阴谋不止是要杀害我宇文护,而且是要颠覆危害宗庙社稷。对这样的叛臣贼子,我们理所应当一起痛恨,你可以早些自己处置。”于是把李植交给李远处理。

李远平时一向疼爱李植,李植又巧言抵赖,极力声辩自己本来就没有参与这样的阴谋。李远信以为真。

第二天早晨,李远就带着李植去拜谒宇文护。宇文护原以为李植已被处死,但身边的人却告诉他李植也来到门口,宇文护大怒,说:“阳平公不相信我!”于是就把李远召进来,仍然让李远和自己同坐,派人带废帝略阳公宇文觉来到座前,与李植相互对证。

李植智竭词穷,对略阳公说:“我参与这一次谋反,本来是为了安定社稷,有利于至尊的威权。今天弄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李远听得真切,自己仆倒在座位上,说:“如果是这样,实在是罪该万死!”于是,宇文护就杀了李植,并逼李远自杀。李植的弟弟李叔诣、李叔谦、李叔让等也被杀死,李远的其他儿子因为年幼得到宽免。

当初,李远的弟弟李穆知道李植不是保家的人,常常劝李远除掉他,李远不听他的劝告。待到李远临刑前,才哭着对李穆说:“我不采纳你的话,才有今天这样的下场!”

李穆本来应当跟着治罪,但因从前有规劝李远的话而获得宽免,只是免官削职为民,他的子弟也都被免去官职。

李植的弟弟李基,娶义归公主为妻,本来应当跟着治罪,李穆请求以自己两个儿子的性命来替李基赎死,宇文护把他们连同李基全都释放了。

此后过了一个多月,宇文护杀害了略阳公,废黜了王后元氏,让她削发为尼。将宁都公宇文毓从岐州接到长安,即帝位,大赦天下。

宇文泰离世,宇文护独揽大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