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中老年患者排尿困难的进展性疾病。当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诸多文献报道,术后出血是导致术后病情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之一,国内外诸多护理学者正为扭转这一恶性循环做出努力。

持续膀胱冲洗可防止创面渗血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下面介绍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速度展开的研究和总结。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国内护理学者研究发现:持续膀胱冲洗液体滴速可控制在80-140滴/分,当冲洗液转为清亮时可调滴速至80滴/分。冲洗速度过快,是导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出血的原因之一。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国内对持续膀胱冲洗流速的研究,多是通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得出,并随着引流液颜色的改变来调整冲洗速度,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国外学者并没有给出膀胱冲洗的具体滴数,但对影响持续膀胱冲洗速度的可能因素做出了更深入的探究。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上世纪70年代,Whitaker等人最先提出膀胱引流术的概念,指出最有效膀胱引流取决于引流液的流速而并非引流管腔的大小。上世纪80年代,Livne等人研究出了更为简单有效的引流方法,是利用一种标准喂养管,双通路引流。80年代后期,Caro等人研制出了更为大容量(30ml)的双向引流管,并且引流机制来自于外周中心静脉压。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国外研究中,2017年MamounAbdelrahman等将膀胱冲洗及引流的研究方法做了更近一步的实验,研制出了结合膀胱冲洗的需求特点更加适合商用的导尿管,并将成果发表于欧洲泌尿外科杂志。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研究者比较了十二种不同的商业可用导尿管的冲洗和排水性能。所有材料均从塔雷特医院泌尿科获得,其中,三腔导尿管22 fr和24 fr巴德(巴德有限™)和Rusch Sim plastic(泰利福医疗™)都包括在内。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通过连续的重力实验测量。将一个2升的灌洗袋置于120厘米以上的水平表面,中间安放乳胶球或终端开关,或者乳胶球被固定在末端三种方式模拟人工膀胱,底部均置一个尿流量计数仪,每个出水口记录40秒。

从导尿管管腔截面、灌溉能力、引流性能等方面对不同型号的导尿管进行比较。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结果发现:提供各种不同的导尿管尺寸供选择是必要的,在明显出血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导尿管中形成较大血块,需使用管径≥22Fr型号的导尿管。并且在必要时可选择手动清除血块。

研究的另一主要发现是,一次性使用无菌24Fr型号的三腔导尿管可持续为膀胱引流提供最大的冲洗流量。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一次性使用无菌三腔导尿管(24Fr型号)与其它三腔导尿管相比,拥有最佳的膀胱冲洗特性。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当结合泌尿系统情况、引流管情况综合考虑时,这些发现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达到最有效的膀胱冲洗速度。

总结: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几个膀胱冲洗的新观点,例如:最有效膀胱引流取决于引流液的流速而非引流管腔的大小,22号以上的导尿管对于防堵有效果但持续膀胱冲洗24号导尿管最优,人工膀胱冲洗是预防血凝块很好的方法,持续膀胱冲洗速度可能不是一个固定的范围,应根据引流液的颜色、引流管型号和材质等综合考虑,这为持续膀胱冲洗流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临床持续膀胱冲洗工具的规范和选择提供依据。

持续膀胱冲洗的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