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几天前,一个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一张中国地图标记出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很多人都转发到朋友圈。

但是,“西瓜足迹”随后被指出涉嫌抄袭另一小程序“脚步地图”,两者具有极高相似度。日前,“西瓜足迹”因违规已被微信暂停服务,“脚步地图”的开发者,来自河南濮阳的赵恩彪计划于本周起诉对方。

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质疑】

两个小程序只有按钮颜色不同

6月2日,正当“西瓜足迹”在朋友圈火得一塌糊涂,却被指出抄袭另一小程序“脚步地图”,这一质疑者正是“脚步地图”的开发者赵恩彪。

赵恩彪是一个人物传记微信公号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给公号导流,他于2017年10月30日开始设计脚步地图,并于今年1月上线。6月2日,他发现这款“西瓜足迹”与自己的小程序几乎一模一样,在朋友圈表示“西瓜足迹”涉嫌抄袭。

“西瓜足迹”的开发方为南京回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赵恩彪的质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戴宏民向媒体表示,有借鉴,但没有抄袭。这是公司员工自己开发的一个小程序,本来想内部玩玩,没想到一下火了。

记者对比两款小程序发现,首页都是一个中国地图形状的天安门城楼照片,第二页由用户自己点击去过的地方,两者都在第三页生成一张灰色中国地图,整个过程的页面设计几乎一模一样,只有按钮颜色等细节不同。

6月6日,赵恩彪在其微信公号上发表文章,讲述了自己创业及设计脚步地图的整个过程。

12年前,在河南大学读建筑设计专业的赵恩彪从河南到上海实习,于2007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从普通设计师到设计组组长。

2016年,赵恩彪辞去当时年薪48万的工作,和来自河南驻马店的朋友一起创业,成立了现在的微信公号。但公号成立三个月后粉丝还不到400人,赵恩彪想到用小程序为公号引流,于是设计出“脚步地图”。

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下架】

根据赵恩彪的介绍,小程序自1月份上线后一直不温不火,5月28日那天早上突然用户疯涨,结果中午12点服务器崩溃了。找外包团队修复后重新上线,用户一路飙升,结果晚上11点服务器又崩溃。

等他修复完服务线于6月1日再次上线时,发现“西瓜足迹”已在朋友圈刷屏,整个页面跟自己的小程序几乎一模一样。

6月8日,赵恩彪向记者传来一份国家版权局核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以下简称《登记证书》),这是他在“脚步地图”上线后去申请的。上面显示软件名称为“脚步地图软件V1.0”,著作权人为赵恩彪,开发完成日期、首次发表日期均为2018年1月20日,《登记证书》的落款日期为2018年4月27日。

赵恩彪表示,自己的诉求有三点:一、产品下架;二、书面道歉;三、经济赔偿。

6月7日,大家发现已经打不开“西瓜足迹”的小程序,上面显示“西瓜足迹因违规被暂停服务”,下方有一排小字称:“很抱歉,小程序西瓜足迹由于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已暂停服务”。

赵恩彪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和律师完成侵权公证,将于本周初去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对方。

截止到发稿,多次拨打戴宏民的电话,一直未接听,添加其微信也没有回应。

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对话】

对话人:“脚步地图”开发者赵恩彪

记者:当时做建筑师年薪48万,为什么要辞职去创业?

赵恩彪:还是不甘心吧,在设计院晚上加班比较多,有时候还要通宵,工资、职位上升都遇到了瓶颈,不如自己做,就拉朋友一起出来创业。

记者:当时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

赵恩彪:本来是想开发一些小程序位我们的订阅号增粉,因为我是写人物传记的,每个人物都会配一个他们的足迹,我就想干脆开发一个人人都可以测的(小程序)。

记者:这个软件是你自己设计的吗?

赵恩彪:是的,整个都是我用photoshop设计的,做出来后交给外包团队进行技术开发。

记者:当时有没有想到这个小程序会很火?

赵恩彪:设计时我就觉得这是个刷屏级的小程序,因为我翻看了很多刷屏级的案例,比如八一晒军装照,发现人们喜欢炫耀。所以我才开发了这个小程序,一旦有人发到朋友圈,他的好友都会看到,会吸引一部分过来再测。

记者:听说脚步地图因为人数太多,服务器崩溃了两次?

赵恩彪:是的,5月27号有7000多人在用,28号大概有35万人在用,同时在线的就有1.8万人。这天崩溃了两次,第二次是在晚上11点多,修到凌晨两三点多也没修好,就打算第二天再修了。没想到别人去抄袭,所以想修复得完美一天,觉得两天后上线也没事,其实还是想法太幼稚了。

记者:当看到西瓜足迹刷屏后,你是怎么做的?

赵恩彪: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直看手机,我朋友圈也出现了很多西瓜脚印的截图,我不停给别人留言,说这是侵权的,真正的原著在我这边,后来又想想创业这两年的事,到天亮也没睡着。第二天早上就发了朋友圈求助,说我这个是原创,被侵权了怎么办,有朋友帮忙转发,不久后就有律师联系我了。

记者:西瓜足迹的开发人戴宏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是借鉴,不是抄袭。

赵恩彪:我做了一个中国地图,你做一个世界地图,这叫借鉴。创意和思路可以借鉴,一模一样不叫借鉴,是抄袭,对方是在狡辩。

记者:事情开始到现在,你有没有和对方沟通过?

赵恩彪:没有,他没找过我,我没找过他,其实他一直是回避状态。服务器崩溃那两天,如果对方不抄袭,肯定是我的脚步地图刷屏,因为我找了最大的服务器。

记者:对于对方,你现在还是下架、道歉、经济赔偿那三个诉求吗?

赵恩彪:是的,现在对方已经下架了,其实不是他们主动下架的,是腾讯主动联系的我。其实我觉得腾讯审核不严,导致对方有机可乘,相同的页面、代码居然可以审核通过。我6月4日去公证处做了侵权公证,把两个小程序同样操作一遍,现场录像。

朋友圈“看足迹”小程序爆红,河南一男子状告开发者:抄我的

对话人:上海市协力(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专利代理人 刘侃侃

记者:怎么界定数字产品是否构成侵权呢?

刘侃侃:根据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微信小程序作为计算机软件,是受著作法保护的,我们作为软件使用者看到的是计算机软件的界面,而著作法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首先是保护源代码,因此是否抄袭首先要看是否构成针对源代码的抄袭。或许两个软件源代码不一样,即使这两个软件实现方式、算法、数据结构等相同或相近的话,也未必构成著作权侵权。

第二,软件的界面、按钮、图标等视觉元素有可能单独构成美术作品,侵权人把界面、按钮、图标等视觉元素作简单的改动,但整体的形状、风格没有实质变化,有可能侵犯权利人美术作品的著作权。

第三,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修改了《专利审查指南》,对计算机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给予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

记者:同一个平台出现了两款相似的软件,平台在审核方面是否有责任?

刘侃侃:平台责任一般适用避风港原则,平台本身支持开发者上传小程序,但当有权利人表示某款小程序涉嫌侵权,相关平台一般会依照《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平台认为确实属于侵权,马上将涉事的小程序下架,这就满足了避风港原则——即不承担行政责任。同时还可能要承担民事责任,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记者:这种数字产品的侵权在维权方面有什么难处?一旦被侵权的话,应该如何维权?

刘侃侃:现在小程序很火爆,但随之而来的是相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许多开发者面临侵权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或者依靠舆论批判,但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很快,往往舆论对侵权者形成压力的时候,开发者受到的损失已经很严重了。

加之小程序等数字产品的核心内容与外观相差很大(即代码与界面),许多开发者忽略对自己产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而进行前期布局,而导致出现纠纷维权困难。

我建议,有条件的开发者让知识产权律师在IP的孵化阶段开始工作,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保护开发者的商业利益,保护开发者创新的热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