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戏曲项目:邳州扬琴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历史沿革和分布情况

邳州扬琴戏是由“丝弦”(“扬琴”、 “琴书”)演变而成,它源于明代小曲。明代著名作曲家、演唱家邳州人陈铎,曾被誉为“宫廷乐王”,后辞官回邳,致力于小曲的创作和演出,他的《犁云寄傲》、《滑稽余韵》等八部词曲著作,对邳州的曲艺影响巨大,尤其是俗曲,对邳州民间戏曲及曲艺的形成影响更为深远,它孕育着邳州扬琴戏的胚胎。

徐州传统戏曲项目:邳州扬琴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清康熙时期,有《丝弦小曲》面世。乾隆时设立“升平署”,广招天下优伶。康熙三十五年又有《百戏竹枝词》成书,其间南北时尚雅调《万花小曲》《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曲里梅花》等单行本面世,这说明“丝弦”这一曲艺形式已经产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邳州一些盲童去徐州慈善机构“育婴堂”学艺,主要学习演唱和伴奏,出师后返邳沿街卖唱或唱堂会,群众称其演唱为“瞎腔”,盲艺人自打、自弹、自拉、自唱,以小曲演唱小故事、小段子。常用曲牌有[叠断桥]、[凤阳歌]、[满江红]等。

邳州扬琴戏初为单档、双档,清朝末年后逐渐演变为多人组合演唱的戏曲形式。演唱者化彩妆,着戏服,根据唱本的故事情节,扮演角色,以唱为主,辅以舞蹈动作,跳入跳出,生动活泼,深受听众喜爱。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扬琴戏表演,演员上台演唱,下设乐队,有文、武场锣鼓。演员扮角色,着古戏服、化彩妆,一场一场, 一幕一幕演出,并配有幕间曲、启幕曲、了幕曲或锣鼓。乐队以坠琴、扬琴领弦,另配竹笛、唢呐、三弦、二胡、笙等。打击乐常用“急急风”“冲头”“四击头” “水底鱼”等,开场曲多用《大八板》或《中八板》《小八板》等。

邳州扬琴戏强调说表和演唱。扬琴戏的表演动作不做硬性规定,主要讲究手、眼、身、法、步,要手到神到,眼到词到,表演动作幅度不大,点到为止,身正端方,不歪不斜,不缩头,不仰面,演员之间讲究配合,对白、对唱、对演要紧凑,不闪缝,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演员根据情节扮演男、女、老、少、官、氏、疯、傻、聋、哑等角色。

徐州传统戏曲项目:邳州扬琴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邳州扬琴戏音乐经历了由简单一复杂一简单的漫长演变过程,初以明代的小曲而唱之。一个单曲演唱一个简单的内容,后经音律师及艺人加工,以多曲联唱形式表演一个较多内容,此即联曲体,它的音程扩展,音域宽宏,弯腔繁多,要求严紧,此联曲体比单曲体虽有提高,但难度加大,多被宫廷、达官贵族接受。由于难学、难唱、难伴奏,艺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回复到单曲演唱。

清末民初扬琴戏形成了以《凤阳歌》和《垛子板》为主调的板腔体音乐,延续至今。《凤阳歌》为四四拍,一板三眼,俗称“四句腔”,多应用于叙述,唱腔平和。

《垛子板》为四二拍,一板一眼,即二板,俗称“快板”又称“流水板’’,还有四一拍,有板无眼。扬琴戏板式较简单,曲调有限,但是,有限曲调却能表现无限的内容,这是邳州扬琴戏音乐突出的特点。

艺人通过唱腔及节奏的变化,便能得心应手地表演喜、怒、哀、乐、忧、愁等感情。扬琴戏除擅长表演家庭生活内容外,公案、铁骑、战争等内容,扬琴戏也能演唱出惊心动魄的情境。

四句腔是邳州扬琴戏的主体音乐,唱腔委婉动听,四平八稳,第一句落音在2,有时也落在3或1上,第二句落音在1或5上,第三句为6,第四句一定落在5上,每一句满有短过门、间奏,末句过门较长。

《垛子板》也是主体曲调,它快速激越,多用于表现紧张气氛和喜乐情境。这种板式的特点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唱中有说,说中有唱,节奏明快,叙事清晰,演唱时击节不伴奏,结束时一定归韵入调,跟补一个过门音乐,演唱者得以喘息。 《垛子板》要求演员吐字清晰,快而不乱,快而不断,快中见稳,快中见情。

邳州扬琴戏,吸取借鉴了邳州地方戏剧柳琴戏、吕剧、淮海戏等姊妹艺术的唱腔精华,不断地丰富充实了自己的音乐曲调,使音乐更加完美动人。其唱词结构样式齐整,音律性强,常用的“三字紧” (三字组句) “五字崩”(五字成一句)多用在《垛子板》中;用在《凤阳歌》中的有“七字韵”(七字组一句)、“十字韵”(十字组一句)。其中十字韵”又分“正十字韵” (组句结构为三、四、三,例如.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反十字韵”(组句结构为三、三、四,例如:看长江,浪打浪,奔腾千里)。随着时代变化,唱腔不断改革创新,传统的唱腔组字结构有了变化,四字一句、六字一句、八字一句、十二字、十三字或更多字组词结构出现了,但用更多的还是传统组词结构。

徐州传统戏曲项目:邳州扬琴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邳州扬琴戏在演唱过程中,根据传承关系分成两个流派,也称“文书”、 “武书”。邳州南部多唱“文”书,如公案类,辞清语秀,情感细腻:邳州北部受大鼓影响,多唱“武”书,如铁骑类,语言粗犷,感情豪放。这两个流派在演出中又相互交流融汇,实际上已出现南中有北、北中有南的现状。

主要价值

邳州扬琴戏是徐州地区的主要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唱腔丰富,优美动人,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既具北方戏曲艺术的粗犷激昂,又有南方戏曲艺术的柔美秀丽,委婉清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徐州传统戏曲项目:邳州扬琴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邳州扬琴戏在数百年的流传演变中,通过历代艺人口传心授的传承演唱,整理、改编、创作了一大批历史名篇,特别是传统长篇书目,它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民间说唱艺术,足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髓,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文化艺术创作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