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前几天写“车联网标准”的科普,今天继续说说哪些人哪些组织在搞车联网的真理标准。

首先,我要继续说说“标准”是什么?在上一篇《一文读懂“车联网标准”这件事儿》中我谈到联合国的WP29论坛在全球汽车产业技术标准方面的核心作用,简而言之,WP29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车跨境安全使用和国际贸易便利的。我们说的车联网标准有更多的细分标准,这些标准最关键是要解决产品质量责任的问题。作为复杂的车联网产品,对于使用单位而言,通常没有办法确定产品是否功能和质量满足自身需要,在购买、租赁前,必须有个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我们正在制定的标准,如果生产企业能够拿出来自己的产品符合某个标准,那么真出问题了,这种产品不符合自己购买和租赁的预定功能或者质量,由此给自己的用户客户带来损失,要转嫁这个责任,可以查一下这个产品的检测认证机构,这些责任就由它来承担。标准在这种场景下就显得很重要!

虽然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但在执行层面,无论政府招投标,获得营运许可证,还是整车进入公告序列,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引用,而使得这些国家推荐性标准变成事实的强制标准。比如政府公务用车购买和租赁,要求提供这些车辆的生产企业、租赁企业必须确保车辆的车联网功能符合XX国家标准,仅此一条就足以保证这些国标获得事实上的强制标准地位,为了证明这些标准确实被执行,通常招投标的时候会要求企业获得相关检测认证资质,不然谁来承担这些招投标产品的质量责任呢?

标准这么重要,关键是背后的检测认证能够发挥传递信任的价值。我知道有人会因此琢磨,是不是可以不用检测认证,生产企业把产品符合某某标准的自我声明写入区块链,然后出问题了再追溯责任。这个事情红酒之类的产品已经在做,当然必要的检测认证仍然是必须的,只是换个查询方法。没有改变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本身,这里不再细谈。

从已经发布的四个《指南》看,对于谁参与标准研制是有区别的:

总则里提出可以参与标准研制的单位包括:

“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针对产业基础的车联网终端和服务平台,细则里提出的制定单位包括:

“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这里提到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四院”,是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国际标准国内归口单位,TBox当然属于电子信息产品,所以归口它来牵头,但它不是唯一的,毕竟这个电子产品没有办法单独使用,必须用于汽车整车,所以按照总则里提出的四类机构,增加了通信标协、汽研中心、TIAA等。

这四个机构分别代表着通用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汽车技术和应用方,但总体都归工信部管辖,我们看到很多工信部体系有很多搞车联网标准的,原因就在于车联网的硬件相对技术成熟,参与企业多,代表必然也要多一些。但《指南》里仍然提出组织协调要靠部际协调机制,充分说明车联网的任何标准都是跨界比较大的,协调能力决定了结果。

相比电子信息,针对信息通讯部分,《指南》描述有很大不同:

“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从这个表述可以看出来,根本没有提具体由谁来搞标准,反而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部分的衔接——无论谁搞车联网,通讯都是必须的。而且通讯行业的标准体系是比较完善的,通讯的上游电信企业也比较集中,已经有成熟的标准制定分工,究竟怎么做,工信部的内部已经有工作方案可以解决,无需再指定某些机构牵头负责。在这个标准细则里,很多地方提到5G eV2X的标准研制,这块的研究,通讯行业已经领先于产业应用,按照各国的5G商用竞赛时间表,中国要加快,必须有产业应用,通讯行业已经在加紧准备,汽车行业如何用还不知道,标准先行,产业怎么跟随,这些问题都需要未来两年给出答案。

最后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我们看《指南》里是这么写的:

“车联网”的真理标准是什么?

这里提到的技术委员会就是我们常说的汽研中心下属的标准所,2000年的时候,美国为了重返中东,放中国加入WTO之后,支持我国加入很多国际贸易组织,不然我们没法开展国际贸易,其中在汽车领域的WP29就属于这样的组织。当年我们的外交部长代表中国签字加入这个组织,后来在2003年由发改委持续代表中国参加这个论坛性的组织,国内的对口技术支持单位是中国汽研中心,由它协调国内其他技术机构、企业、专家参与支持WP29的技术论坛。由于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国际规则协同,所以在这个标准体系里,统一归口到一直搞这项工作的单位汽研中心。

这是个委员会机制,必然需要多个产业代表协同参与,只不过在总体协调机构上归口到一家,避免多个协调机构之间的协调问题。在车联网的硬件和通讯方面可以多元化搞,鼓励竞争,毕竟主要是内部问题,但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涉及国际贸易,而且某种程度上事关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大局,我们不能输,所以得集中力量。

一不小心又写了这么长,我先暂时停笔。对于车联网产业而言,过去8年,车联网概念很火,但市场很小,这导致市场竞争过度了,做硬件的就是那么几家,小企业早就倒闭了,做软件平台的本来也很多,但过度竞争导致也就剩下那么几家。本文标题我提出说谁掌握车联网的真理标准,当然是在一线实践车联网的企业,接下来,争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车联网企业的商业竞争即将到来。《指南》的标准体系出来了,车联网本身的创新机会就不大了,真正的创新机会将后移,大规模联网之后的汽车生产、销售、后服务体系该怎么搞,这需要新的《指南》,但等到这份指南出来的时候,你再参与又没有机会了,所以预见性很重要。你看懂这份指南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