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长沙家宅选址风俗

旧时长沙县民居宅基的选址极其讲究风水,其理想模式为:地基宽平,靠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基本上遵行民间风水名著《阳宅十书》所述细则,如:1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2凡宅,东下西高,富贵英豪;前高后下,绝无门户;后高前下,多足牛马。3凡地,东高西低,生气降甚,东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后低,必败门户,后高前低,居之大吉。4凡宅地形,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南北长,东西狭,吉;东西长,南北狭,初凶后吉。5凡宅,东有流水达江海,吉;东有大路,贫;北有大路,凶;南有大路,富贵。6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7凡宅,不居当冲口处,不居寺庙,不近祠社、窑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处,不居故军营战地,不居正当水流处,不居山脊冲处,不居大城门口处,不居对狱门口处,不居百川口处等。

阴阳五行是中国所独有的一种对宇宙生成、发展及运动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种宇宙构成图景。它产生于先秦,发展定型于汉代,几千年来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长沙民间建筑亦受其影响,如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方;以八卦太极图表示阴阳协调,并认为有辟邪的作用。太极图寓意生生不息;八卦亦表示方位。民居建筑所常用的类似吉祥图案,均充满着人们对邪恶的恐惧、对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

农民认为北山南水的地理位置是建房的吉地。房后玄武山,门前朱雀地已经成为建房的共识。首先,采光有保障;其次夏天防止太阳直射,冬天抵御北风呼啸;然后远离潮湿和洪水的危险;再次用水方便。于是村中的朵朵丘陵也就成了村居的首选。有了各个居民点才有了现在的村级公路的走向。而横回路上的住宅因为交通的改善和集市发展在新的时期变得更加繁华。村民便是顺由这些自然的力量和外部力量来安排居住格局和村落景观,建构出自己的生活秩序。

乡村中,宅基地的面积根据人口平均分配,而且已经固化很久。因此,当宅基地面积被政策管住,层数和内外部装修变成凸显家境不同的重要指标。重视装修、向天空要空间,管地不管天。豪宅的理想实现都转向空中,建筑材料的更新也向高空发展成为可能。如今的新房是 “三房两耳” 的结构的变形,只是在尺度和比例上存在了变化,成了“一房两耳”或者“三间房子”,或成为“凹”字形,或两侧空出成为阳台,继承了人形怀抱格局。三间房子格局继承的是“三间四耳”的传统。新的空间格局依然沿袭了传统的“风水”。“宁愿屋前有道水,不要屋后有条路”,对于宁静环境和财富的向往成为村民的首选。门前笔直的道路、高耸的电线杆和铁塔是房屋坐落的忌讳。屋内对着门和床的镜子被认为有很重的杀气。厕所门朝向客厅会带来晦气。

旧俗建房注意屋场风水,俗有“三择”:择地、择向、择日。择地时,首选屋前有池塘,屋后靠丘陵,屋左畔流水,屋右傍道路,取《易象》“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意。房屋大门忌对山尖,否则对屋主不吉。择向以坐北朝南为最好,俗谓“有钱难买向阳居”“朝南起个屋,子孙好享福”。有的要求屋后及两侧“有龙脉”,山势左环右抱,前有流水,地势开阔。

同时讲求屋前屋后有风水树,使屋场深藏不露。房屋四周植常绿乔木,取四季长青之意。有的栽上枫树,“枫”“丰”谐音,寓意吉祥。俗有“屋前不栽伸开树(竹),屋后不栽打锣锤(桐子树)”;大门口不栽棕树,谓其叶似箭,主凶;庭院不植松树,忌其不发荪,日后子孙不发达;屋四周不栽果树,谓多口舌。若古树繁茂,则认为屋场兴旺,人丁繁衍。正如俗谚所云:“屋旁有大树,屋内有寿星。”如有外人毁风水树,则全屋场的人必共搏之,男女老幼将树团团围住,大有“誓死捍卫”的味道。

屋的对面最忌讳有白色的山坳,认为白岩是白虎坐的地方。俗谓:“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万不得已,就植树造林,将白岩掩蔽,或在新门大门枋上置“吞口”像,或在大门槛上钉半月形的铁片挡住白虎。地形讲求后山龙脉雄浑,前门朝向开阔,禁忌左、右山险陡峭,意为 “凶煞太重”。面向山忌圆岗(形似宝杯,主子孙赌博)和斜岭(名 “打望山”,主子孙偷盗)。

民家起屋,要择吉日动工。树大门框或上梁时,更为隆重,要宴客。特别是上梁,须举行仪式。上梁多选择晨或傍晚举行。设香桌于新屋正中,摆上各种祭品。上梁时,先燃放“高升”“百子”鞭炮,然后,宰雄鸡,燃烛焚香祭天地、神仙和祖宗。祭毕,由众人将挂有红色彩绸,写有“紫微高照”或“上梁大吉”的大梁抬上去。待大梁架上屋后,木匠师傅手捧酒壶往梁上浇酒,一边唱道:“手擎银壶亮堂堂,今日浇酒到四方。男女老大都欢喜,添财添喜添福气。”梁木最好用梓木,谐音“子”,寓意子孙发达。梁木正面中心处画有红黑相间的太级图,两端书“乾坤”二字,注明年月日,字与图之间各画一个八卦图。上梁时,由匠师喊彩,如“贺喜东君,今日上梁。张良斫树,鲁班尺量。紫微高照,大吉大昌……”在整个上梁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主人都要给工匠赠红包,以求吉利。

民间还有“对家山”的建筑居住习俗。所谓“对家山”,即指一个村寨正前方所对之山。民间俗信“对家山”的好坏,关系到这个村子是否兴旺及能否出人才。因此在建村、建房或葬坟时,要选择“对家山”。如果对家山是一座圆石峰,便叫它“顶子山”,旧时官帽叫“顶子”,便认为会出大官。如果没有山峰而有一条河流通过,便认为会出发财的人。村子的前方越开阔,对家山距离村子越远,便认为村子里的人胸怀越宽阔,越能出大人才。

与“对家山”相对应的是“后龙山”,这也是民间的建筑居住习俗。所谓“后龙山”,指的是一个村子的背靠之山。民间俗信后龙山之形状(如龙形、凤形、虎形、牛形等)、树木之繁茂及水流之畅通,是全村总的风水之所在,关系全村是否兴旺发达和能否出人才,故非常讲究。此外,后龙山的山水及一草一木都不许乱动,以免破坏了风水,影响全村。

概而言之,无论是“对家山”“后龙山”还是房屋的朝向,都是笃信风水的缘故,即要求屋前有流水,地势开阔;屋后及两侧有“龙脉”,山势左环右抱。如若仕途失意、人丁不旺或灾难频仍,便怪屋场不好,便有拆屋重建的,有数次改槽(正)门朝向的。

长沙县人家在修建房屋时,有“借壁不借水”的习俗。民间盖房,为了节约建筑材料和建房用地,经过协商,可以与邻居共墙壁,但却不能共“滴水”。即各家房檐的“滴水”决不许滴入邻家的地界,必须用木枧承接后从自己家的地界流出;排水的阳沟也不能从邻家地界内经过。

根据居住禁忌习俗,除了城市(镇)多为杂姓混居外,乡村多有聚族而居的习俗。往往是同一姓氏聚族而居,不愿离开家族与异姓杂居,也不允许其他的姓氏来杂居,因此一个村寨多为一姓。这些同姓氏的村寨,多则数百户、数千人,少则数十户、上百人或数百人。此俗由远古血统部族之遗风及封建社会宗法血缘制度演变而成,体现了浓厚的宗法观念,具有宗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左祖右社、前堂后寝、房厢有别、尊卑有序;在农村,许多广村都建有祠堂、牌坊等,这与慎终追远、光宗耀祖有关。一般而言,村子大而团结固,人口多而

势力强,群体凝聚力强而坚固于该宗族的发展有利,但往往容易引起村寨之间、宗族之间的械斗。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单一姓氏聚族而居的格局逐渐减少,广大地域仍以各民族、各姓氏混杂而居的形式更为多见,或者形成“大聚居”“小杂居”的混杂格局。

长沙县民间普遍还有“不借屋成双”的习俗。即到别人家做客或借宿的客人夫妇不能同宿一床。俗语云:“宁肯借屋停丧,不肯借屋成双。”俗信借屋成双对主家不利。女儿偕女婿回娘家,亦须遵循此俗。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借屋成双者,须交佃屋钱,写佃屋字据,与主家形成事实上或名义上的租佃关系。俗谓不论钱多钱少,可以压邪。凡违禁者,要在主家的神龛上挂红,并鸣鞭炮赔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