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長沙家宅選址風俗

舊時長沙縣民居宅基的選址極其講究風水,其理想模式為:地基寬平,靠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優美。基本上遵行民間風水名著《陽宅十書》所述細則,如:1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前有汙池謂之朱雀,後有丘陵謂之玄武,為最貴之地。2凡宅,東下西高,富貴英豪;前高後下,絕無門戶;後高前下,多足牛馬。3凡地,東高西低,生氣降甚,東低西高,不富且豪,前高後低,必敗門戶,後高前低,居之大吉。4凡宅地形,卯酉不足,居之自如,子午不足,居之大凶;南北長,東西狹,吉;東西長,南北狹,初兇後吉。5凡宅,東有流水達江海,吉;東有大路,貧;北有大路,兇;南有大路,富貴。6凡宅,居滋潤光澤陽氣者吉,乾燥無潤澤者兇。7凡宅,不居當衝口處,不居寺廟,不近祠社、窯冶、官衙,不居草木不生處,不居故軍營戰地,不居正當水流處,不居山脊衝處,不居大城門口處,不居對獄門口處,不居百川口處等。

陰陽五行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對宇宙生成、發展及運動規律的認識,或者說是古人心目中的一種宇宙構成圖景。它產生於先秦,發展定型於漢代,幾千年來影響到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長沙民間建築亦受其影響,如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表示東、西、南、北四方;以八卦太極圖表示陰陽協調,並認為有辟邪的作用。太極圖寓意生生不息;八卦亦表示方位。民居建築所常用的類似吉祥圖案,均充滿著人們對邪惡的恐懼、對美的追求和對幸福的嚮往。

農民認為北山南水的地理位置是建房的吉地。房後玄武山,門前朱雀地已經成為建房的共識。首先,採光有保障;其次夏天防止太陽直射,冬天抵禦北風呼嘯;然後遠離潮溼和洪水的危險;再次用水方便。於是村中的朵朵丘陵也就成了村居的首選。有了各個居民點才有了現在的村級公路的走向。而橫迴路上的住宅因為交通的改善和集市發展在新的時期變得更加繁華。村民便是順由這些自然的力量和外部力量來安排居住格局和村落景觀,建構出自己的生活秩序。

鄉村中,宅基地的面積根據人口平均分配,而且已經固化很久。因此,當宅基地面積被政策管住,層數和內外部裝修變成凸顯家境不同的重要指標。重視裝修、向天空要空間,管地不管天。豪宅的理想實現都轉向空中,建築材料的更新也向高空發展成為可能。如今的新房是 “三房兩耳” 的結構的變形,只是在尺度和比例上存在了變化,成了“一房兩耳”或者“三間房子”,或成為“凹”字形,或兩側空出成為陽臺,繼承了人形懷抱格局。三間房子格局繼承的是“三間四耳”的傳統。新的空間格局依然沿襲了傳統的“風水”。“寧願屋前有道水,不要屋後有條路”,對於寧靜環境和財富的嚮往成為村民的首選。門前筆直的道路、高聳的電線杆和鐵塔是房屋坐落的忌諱。屋內對著門和床的鏡子被認為有很重的殺氣。廁所門朝向客廳會帶來晦氣。

舊俗建房注意屋場風水,俗有“三擇”:擇地、擇向、擇日。擇地時,首選屋前有池塘,屋後靠丘陵,屋左畔流水,屋右傍道路,取《易象》“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意。房屋大門忌對山尖,否則對屋主不吉。擇向以坐北朝南為最好,俗謂“有錢難買向陽居”“朝南起個屋,子孫好享福”。有的要求屋後及兩側“有龍脈”,山勢左環右抱,前有流水,地勢開闊。

同時講求屋前屋後有風水樹,使屋場深藏不露。房屋四周植常綠喬木,取四季長青之意。有的栽上楓樹,“楓”“豐”諧音,寓意吉祥。俗有“屋前不栽伸開樹(竹),屋後不栽打鑼錘(桐子樹)”;大門口不栽棕樹,謂其葉似箭,主兇;庭院不植松樹,忌其不發蓀,日後子孫不發達;屋四周不栽果樹,謂多口舌。若古樹繁茂,則認為屋場興旺,人丁繁衍。正如俗諺所云:“屋旁有大樹,屋內有壽星。”如有外人毀風水樹,則全屋場的人必共搏之,男女老幼將樹團團圍住,大有“誓死捍衛”的味道。

屋的對面最忌諱有白色的山坳,認為白巖是白虎坐的地方。俗謂:“不怕青龍高萬丈,只怕白虎抬頭望。”萬不得已,就植樹造林,將白巖掩蔽,或在新門大門枋上置“吞口”像,或在大門檻上釘半月形的鐵片擋住白虎。地形講求後山龍脈雄渾,前門朝向開闊,禁忌左、右山險陡峭,意為 “凶煞太重”。面向山忌圓崗(形似寶杯,主子孫賭博)和斜嶺(名 “打望山”,主子孫偷盜)。

民家起屋,要擇吉日動工。樹大門框或上樑時,更為隆重,要宴客。特別是上樑,須舉行儀式。上樑多選擇晨或傍晚舉行。設香桌於新屋正中,擺上各種祭品。上樑時,先燃放“高升”“百子”鞭炮,然後,宰雄雞,燃燭焚香祭天地、神仙和祖宗。祭畢,由眾人將掛有紅色彩綢,寫有“紫微高照”或“上樑大吉”的大梁抬上去。待大梁架上屋後,木匠師傅手捧酒壺往樑上澆酒,一邊唱道:“手擎銀壺亮堂堂,今日澆酒到四方。男女老大都歡喜,添財添喜添福氣。”梁木最好用梓木,諧音“子”,寓意子孫發達。梁木正面中心處畫有紅黑相間的太級圖,兩端書“乾坤”二字,註明年月日,字與圖之間各畫一個八卦圖。上樑時,由匠師喊彩,如“賀喜東君,今日上樑。張良斫樹,魯班尺量。紫微高照,大吉大昌……”在整個上樑過程中,每一個環節主人都要給工匠贈紅包,以求吉利。

民間還有“對家山”的建築居住習俗。所謂“對家山”,即指一個村寨正前方所對之山。民間俗信“對家山”的好壞,關係到這個村子是否興旺及能否出人才。因此在建村、建房或葬墳時,要選擇“對家山”。如果對家山是一座圓石峰,便叫它“頂子山”,舊時官帽叫“頂子”,便認為會出大官。如果沒有山峰而有一條河流通過,便認為會出發財的人。村子的前方越開闊,對家山距離村子越遠,便認為村子裡的人胸懷越寬闊,越能出大人才。

與“對家山”相對應的是“後龍山”,這也是民間的建築居住習俗。所謂“後龍山”,指的是一個村子的背靠之山。民間俗信後龍山之形狀(如龍形、鳳形、虎形、牛形等)、樹木之繁茂及水流之暢通,是全村總的風水之所在,關係全村是否興旺發達和能否出人才,故非常講究。此外,後龍山的山水及一草一木都不許亂動,以免破壞了風水,影響全村。

概而言之,無論是“對家山”“後龍山”還是房屋的朝向,都是篤信風水的緣故,即要求屋前有流水,地勢開闊;屋後及兩側有“龍脈”,山勢左環右抱。如若仕途失意、人丁不旺或災難頻仍,便怪屋場不好,便有拆屋重建的,有數次改槽(正)門朝向的。

長沙縣人家在修建房屋時,有“借壁不借水”的習俗。民間蓋房,為了節約建築材料和建房用地,經過協商,可以與鄰居共牆壁,但卻不能共“滴水”。即各家房簷的“滴水”決不許滴入鄰家的地界,必須用木梘承接後從自己家的地界流出;排水的陽溝也不能從鄰家地界內經過。

根據居住禁忌習俗,除了城市(鎮)多為雜姓混居外,鄉村多有聚族而居的習俗。往往是同一姓氏聚族而居,不願離開家族與異姓雜居,也不允許其他的姓氏來雜居,因此一個村寨多為一姓。這些同姓氏的村寨,多則數百戶、數千人,少則數十戶、上百人或數百人。此俗由遠古血統部族之遺風及封建社會宗法血緣制度演變而成,體現了濃厚的宗法觀念,具有宗法特徵。主要體現在:左祖右社、前堂後寢、房廂有別、尊卑有序;在農村,許多廣村都建有祠堂、牌坊等,這與慎終追遠、光宗耀祖有關。一般而言,村子大而團結固,人口多而

勢力強,群體凝聚力強而堅固於該宗族的發展有利,但往往容易引起村寨之間、宗族之間的械鬥。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單一姓氏聚族而居的格局逐漸減少,廣大地域仍以各民族、各姓氏混雜而居的形式更為多見,或者形成“大聚居”“小雜居”的混雜格局。

長沙縣民間普遍還有“不借屋成雙”的習俗。即到別人家做客或借宿的客人夫婦不能同宿一床。俗語云:“寧肯借屋停喪,不肯借屋成雙。”俗信借屋成雙對主家不利。女兒偕女婿回孃家,亦須遵循此俗。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借屋成雙者,須交佃屋錢,寫佃屋字據,與主家形成事實上或名義上的租佃關係。俗謂不論錢多錢少,可以壓邪。凡違禁者,要在主家的神龕上掛紅,並鳴鞭炮賠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