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樂理:音及音名

一。音是怎麼樣產生的

音樂是音構成的。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物體振動產生音波,音波在空氣中傳播,作用於我們的聽覺,於是我們便聽到了聲音。人耳所能聽到的聲音,其頻率大致在每秒振動11次至20000次之間。比這個範圍再高或再低的超聲和次聲,人耳是聽不到的。而在音樂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於每秒振動27次至4100次這個範圍之內。而且即使這個範圍之內的音,也不是全部都用來構成音樂。在音樂中所使用的音,一般只限於音高差別較大易於聽辯的有限的一些音。

二。音的性質

音的性質有四種:音高,音值,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由發音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的多少來決定的。振動的次數多,音就高;振動的次數少,音就低。

音值是由發聲體振動時延續時間的長短來決定的。延續時間長,音就長;延續時間短,音就低。

音量是由發聲體振動時振幅大小來決定的。振幅大,音就強;振幅小,音就弱。

音色時由發聲體振動時泛音的多少及出現的次序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

三。噪音與樂音

振動規則,聽起來音高十分明顯的,叫做樂音。如定音鼓,小提琴,鋼琴,二胡,琵琶等樂器發出的音,都是音樂。

振動不規則,聽起來音高不明顯的,叫做噪音。如鑼,鈸,軍鼓,三角鐵,木魚等樂器發出的音,都是噪音。

四。樂音體系

音樂中所使用的基本的樂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級。

音級與音不同。音級專指樂音,音則包括樂音和噪音。

將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一定音高關係和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起來,叫做音列。

在樂音體系中,音高關係的最小計量單位,叫做半音。兩個半音相加,叫做全音。

在鋼琴鍵盤上,相鄰的兩個琴鍵(包括白鍵和黑鍵),都構成半音;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鍵,都構成全音。

基本樂理:音及音名

鋼琴鍵盤上的全音和半音關係圖

五。音名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級,都有著各自的名稱,這就是音名。音名的稱謂,在不同國家也不盡相同,被廣泛採用的是:C,D,E,F,G,A,B。這些音名在鍵盤上的位置是:

基本樂理:音及音名

音名

鋼琴鍵盤裡,圍繞著兩個黑劍的三個白鍵,從左到右依次叫做C,D,E;圍繞著三個黑鍵的四個白鍵,從左到右依次叫做F,G,A,B。這樣,我們在鍵盤上找音,就變得十分容易。

這些音名所對應的唱名為do,re,mi,fa,sol,la,si。多用於歌唱。

在樂音體系中,音名C-B是固定不變的,而唱名do-si則因唱名法的不同而不固定。

基本樂理:音及音名

六。標準音和中央C

基本樂理:音及音名

標準音和中央C,是經常碰到的兩個音。

a1,即小字一組的A,這就是標準音。a1=440Hz稱為第一國際高度。

c1,即小字一組的C,就是中央C,因其位於樂音體系總音列的中央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