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首創「智慧公路」管理系統

□記 者 陳明 吳榮欣

通訊員 劉偉 王偉科 報道

本報臨沂訊 近日,臨沂市公路局工程科科長王德印收到一條預警信息,信息提示,剛剛生產的206國道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瀝青拌合料油石比波動過大,可能存在質量問題。他馬上打電話給相關拌合站和總監辦人員,調查造成該盤料油石比波動過大的原因。10分鐘後,總監辦和拌合站相繼反饋信息,是由於部分原料配貨緩慢造成的,已經整改完成,該盤料檢驗合格,可以消除預警。

這是臨沂市公路局在全省首創的臨沂市國省道智能管理平臺對臨沂市國省道建設工程實現實時監控的一個縮影,通過該系統的使用,該局今年最大的公路建設工程項目——206國道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的形象進度、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管控、水穩基層施工質量管控、橋涵結構物施工質量管控、360°視頻監控、環境監測、試驗檢測全部被納入到臨沂市公路局的實時監控中來。“智能管理平臺使我們工程管理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控’,變事後處治為事前、事中控制,真正實現質量過程控制。”王德印說,“應用智能管理平臺在減少人的失誤、及時預警、實現過程控制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據瞭解,2017年,臨沂市公路局貫徹落實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關於“工程質量管理年活動”和“智慧公路”建設的部署要求,研發應用了“臨沂市國省道智能管理平臺”,這是臨沂市公路局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用智慧公路建設引領公路高質量發展的一重要舉措。

通過半年多的應用,該平臺實現了科技創新給公路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智慧管理平臺是以物聯網、‘大數據’、雲服務器、無線傳輸、傳感器等技術為支撐。能夠實現從料源地控制、原材料進場檢測、配合比試驗、拌合站拌合、混合料運輸、攤鋪、碾壓、混凝土澆築、安全監管及環境監測數據的自動採集、自動分析和自動預警。”王德印介紹說,“智慧管理平臺具有實時採集,能實現施工、安全、環保等工序的數據實時上傳到系統平臺,反映迅速;對混凝土生產、運輸、澆築以及試驗室混凝土試件的試驗數據能自動關聯,自動評判是否合格;對拌合站配合比超出設定閾值的,根據預警分級能及時以短信、微信等方式通知相應的技術、監理、管理人員進行處理,實現‘問題出現→分級預警→處理’的工作閉合。最大可能減少拌合站工作人員為提高產量隨意調整拌合生產配合比或試驗人員數據造假等現象。同時對混合料攤鋪、碾壓等技術指標的監控,也減少了監理人的失誤或隱蔽工序的偷工行為,減少了質量隱患;對瀝青拌合站每盤混合料的生產時間及配合比情況、由哪輛車運輸、攤鋪位置、碾壓情況等信息全程記錄,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實現質量追溯。”

據瞭解,目前我省現有的智能管理平臺更多侷限在視頻監控方面,缺少施工過程技術指標的直接監控。而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施工質量管控應用技術將全面實現拌合樓監控與前場施工及工程實體試驗檢測關鍵參數的採集、傳輸、分析、預警、評價及決策的功能,對提高公路建設項目內在質量,延長新建路面的使用壽命,降低公路工程營運養護成本,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2017年11月底,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在臨沂召開全省“工程質量管理年活動”專題調度現場會,會議現場觀摩了臨沂市國省道智能管理平臺建設,與會人員認為臨沂公路局在智慧公路建設應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具有在全省推廣的價值和示範意義。

“隨著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的發展,實現精準過程控制、形象進度可視化、運營管理智能化、平臺功能集成化必將是智能管理平臺的發展方向。”王德印說,未來臨沂市所有公路建設項目都將納入智能平臺管理,並在招標文件中予以明確。據瞭解,僅2018年臨沂國省道在建項目8個,建設里程182.3公里,總投資達55億元。其中G206線半程至神山段改建工程合同造價23億元,採取ppp模式,將於年底前交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