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作者 | 蒋进

单位 | 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

全文共2612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过年期间,我们与家人相聚之外,还参加一些同学聚会,联络感情;聚会结束后,往往给我们带来的感慨是:

为何现在的他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瞧其谈吐,滔滔不绝,知识渊博?想当年,他成绩可远远不如我啊。

兄弟姐妹出身同一个家庭,父母的爱都一样,彼此亲密无间,但长大成人后,经历的事不一样了,人生的轨迹也不一样了。

同一批大学生进入了同一个单位,两、三年后,有些人很快成为单位业务骨干,有些人仍默默无闻地原地踏步;

再随着时光流逝,又有些人很快进入领导位置了,有些人可能在背后感叹“他比我会混”。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在人生路上,为何他走得比我远?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进行人与人的比较,而是试图寻找背后的逻辑道理。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之间有了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有的在事业经营上,奋斗上进,行业翘楚,名利双收;有的在家庭生活上,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幸福美满;有的在品格修行上,外在人情炼达,内在品行高尚,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结合到我们律师行业而言,或是同一批进入律师事务所的年青人,或是同一批全市、全省参加实习培训的实习律师;三五年后,在律师行业路上的高低就开始显露出来了。

若以年限为例来说,五年对于年青律师而言往往是一个门槛,有的人就上了一个层次,而有的人就是没能上去。

或以专业能力为例来说,有些律师执业几年后在某专业领域很快成名,著书立说,开立讲堂,办过大案要案;有些律师始终是博而不精,包治百病,专业能力的知名度一直无法上去。

再以纯收入为例来说,30万对于年青律师是一个门槛,有些律师三、五年后就能每年纯收入超过30万、甚至50万;有些律师始终在年纯收入30万以内打转,即使是八年、十年后,还是一样。

其实,不论是事业、生活、个人品行,决定我们走多远的不是起点,也不是那个曾经的“成绩”或“成就”,而是一辈子的再学习能力。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还是结合律师行业来说吧,在当事人眼里,为何这个律师比别人牛掰?

不就是,这个律师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吗?不就是,这个律师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吗?他就能帮助当事人打赢这个官司,他就能帮助客户实现收购目标。

这个律师拥有的这个强大的知识和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持续学习而来的,这就是再学习能力。

只要我们拥有持续不断的再学习能力,不论我们是做哪个行业,也不论我们的起点是多低,也不论我们是无名无利孑然一人;成就与成果就会始终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这个道理,相信我们都明白,但真正难的是如何让再学习能力真正落地,真正地伴随着我们一生。

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反问自己多次;因为,曾反思自己,在勤奋上比不上别人,聪明天赋也没有他人强,检讨这些年的成长,发现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自己这个有点学习劲而成就的。

那么,这个学习劲,是如何来的?是性格使然吗,还是环境造就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并不断催生着这个学习劲。

反思几天,终于明白,除了几乎人人都拥有的再学习思维之外,最关键还是在于能实现落地实施再学习的方法,日子长了就成为了再学习的习惯。

这个习惯就会让我们人生的行为开始发生改变,而结果也就自然不一样。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那么,这个再学习的方法,具体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采集知识并将知识变为自己的,再拿出来运用。

事实上,我们自以为知道的知识,往往是别人的,或仍停留在书本上,并不真正属于自己;而且当中绝大部分并没有拿出来运用,甚至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使用过。

还是回到律师行业来说,以年青律师初次碰到一个股权转让的收购项目为例:

这个年青律师一开始,可能会再回头去看看曾经学习过的《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读一些股权转让的实务文章,再瞧瞧律所有关投资并购的知识管理,并向资深的并购律师请教实务经验等等。

这事实上,就是采集知识的过程,并努力将其变成自己的,自然而自然地这个年青律师对于股权转让的法律思路也明白了,步骤也清楚了。

接下来,这个年青律师就是将这些知识拿出来结合这个收购项目进行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就开始遇到很多问题、关卡;例如:

股东会怎么开,股东会通知怎么写,通知如何送达给股东,股东会决议怎么写,股权转让协议结构是如何等等;

在应用中遇到的N个问题,而随之必须解决,这也是再学习过程。

然而,在实践中,这个年青律师采集知识多少,吸收了多少;运用了多少,又找到多少的解决方法;这一切又决定了其再学习提升的进度。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其次,我们要分析和整理知识信息。

无论是采集知识信息,还是拿出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信息都是有效适用的,更不是杂乱无章地任意使用;我们还需要分析和整理知识信息。

同样,结合律师行业;例如:一个律师在审查合同中,遇到了一家法律顾问单位有关货款迟延支付的违约金如何约定的问题,在这个律师及律所的知识信息库中有了:

  • 该违约金不能约定过高;

  • 该违约金一般多数在商业合同中约定了按逾期利息计算;

  • 法律大数据显示,本地区的法院一般支持逾期利息的四倍为限,但也曾支持最高为日千分之一;

  • 最新司法解释借款年利率可以约定到24%,还有某种情况下年利率36%等等。

现在这家顾问企业的财务总监要求律师在合同中约定迟延支付违约金按年利率36%计算,这个律师应在合同中如何设计该条款呢?

这就需要依赖这个律师对前述知识进行系统地分析与整理,找出前因后果,设定适用边界。

但,同样道理,在实践中,这个律师在采集和运用过程中的分析和整理知识的程度,也决定了其再学习提升的程度。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第三,我们要不断检讨和反思总结。

当我们运用知识很顺利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运用的过程都是完美的,也不意味着我们的知识也是完美的;当我们运用知识不顺利的时候,肯定存在有问题的地方。

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检讨和反思,我们的知识才能获取更多。

结合律师行业来说,例如:一个律师作为一个劳动争议案件的主办律师,在劳动仲裁时胜诉了,到区法院一审败诉了,到了中院二审胜诉了;

案件结了,但这个律师并没有立即归档了事,而是系统地检讨和反思,这个案件在处理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针对每个问题,如果重新来一次,该如何更好应对和处理等等。

其实,这个检讨和反思的习惯,不是在最后才出现,而是存在于每天,每件事,每个环节。

当然,这个律师检讨和反思总结知识的程度,也再次决定了其再学习提升的程度。

最后,从采集到运用,从分析到整理,从检讨到总结,养成这样对待任何事情的习惯,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更或是我们的品行,相信都会更好地成就自己,也是更好地成就人生。

他为什么走得比我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