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的朝代無法超過300年!是氣溫

其實在我國曆史以秦朝為分水嶺的,在秦朝之前的那段歷史被叫做先秦時期也叫秦二期,或者也可以叫王朝時期起源,國家的統治方式是分封的,天子能直轄的地方其實並不大的,更像是一個鬆散的城邦組織。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呢,正式開啟了皇朝時代了這些大家都聽過的,皇帝對國傢俱有了空前的掌控力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的,可以讓統治者很輕易的就調動全國的資源去做一件事情。但奇怪的是呢,自秦朝開始後,後世朝代都在300年統治這個關口戛然而止了。

為何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的朝代無法超過300年!是氣溫

其實即使是像漢宋明這樣國號呢使用超過300年的朝代了,實際上呢也因為各種原因經歷了二次重建的這些大家應該看看,所以嚴格來說呢,他們實際上也一直受到統治無法突破300年魔咒的困擾。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古代的皇權朝代很難統治超過300年呢?一般的解釋無非是從土地兼併的、統治腐朽的、外部入侵等多方面分析些的確是,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國這是簡單話語,一個朝代新興時期,農民尚且有地可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呢,土地兼併會導致流民越來越多,最終爆發戰爭的。

為何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的朝代無法超過300年!是氣溫

這個其實解釋了只是說明了王朝衰敗的共同原因罷了,卻無法直接解釋土地兼併與300年這個數字有什麼因果關聯的,或者說為什麼土地兼併只能承載300年以內的矛盾人的心,假如朱溫沒有廢唐,那麼國祚已經289年的唐朝了這是有證據的,有沒有可能突破300年統治的?答案就是簡單了是否定了呢?。古代皇朝之所以沒有一個能突破300年魔咒,是因為一個很冷門的原因聽著無語:氣溫。我國曆史上的氣溫呈現冷暖交替的變化規律的,比如殷商時進入溫暖期吧,中原甚至有大象生活(殷王獵象),而明朝末年進入小冰河期時的,氣溫寒冷到廣東甚至下起了大雪的。

為何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上的朝代無法超過300年!是氣溫

我們再來看明朝的事,明朝末年時候,平均氣溫是近2000多年來的最低點的,不僅廣東都開始下暴雪了,崇禎皇帝統治的16年中,明朝黃河流域有長達10年都在鬧旱災。而縱觀我國曆史上的所有戰爭,有80%發生在氣溫轉冷時期這是重要的一方面,而歷朝歷代的國都呢,也呈現出不斷向東轉移的一個規律的,經濟重心也從北方不斷向南方轉移了。可見呢古人所說的天人感應的事情,用科學的說法表述就是:氣溫變化導致糧食減產一句話語,進而爆發戰爭,王朝興替。小編想說.在古代.混亂的時期.百姓受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