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淡季不淡 震荡上行是大趋势

今年以来,水泥市场走势乐观。昨日,江西、广西等地的多家水泥企业上调报价每吨15至20元。上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环比涨幅为0.3%。上上个月,即4月份水泥行业利润为147.08亿元,创历史单月新高。1-4月,水泥行业利润为337.48亿元,同比增长220%。

这波行情主要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去产能,错峰生产,环保治理等因素叠加。接下来的6-8月进入水泥传统淡季,但上述几个因素将继续发挥作用,让水泥在淡季走出一波震荡上行行情。

水泥淡季不淡 震荡上行是大趋势

首先是供给收缩。今年以来,山西、江苏、河南、湖北、广西、江西等水泥重地都延长了错峰生产时间,从40天到160天不等,供给收缩力度增大。

另外,政策对水泥原材料矿山管理的加强也进一步收缩了供给量。近期各地政府频繁针对矿山、水泥产能出台管理方案调整。据新闻报道,江西九江将继续加大对矿山的整治力度,关停100座矿山。在2017年九江市就已关闭注销采矿权183家。山东省、江苏省等地也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闭、搬迁、整改区域内的水泥产线。这将有效从产业链条上游去压缩水泥行业的整体有效产能。

第二是库容比低。2018 年6 月初全国水泥库容比仅为54%,从历史来看处于绝对低位,去年同期61%;华东库容比仅不到47%,去年同期约57%。在库容比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企业协同的心态将更加稳定,价格下滑幅度有限。只要天气不特别恶劣,低库容比下的叠加施工的相对连续,对水泥价格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水泥行业价格持续攀升的同时,整个水泥行业也正迎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时代。

2017年12月,中国水泥协会发布《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计划中提出,三年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使全国熟料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80%,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70%。同时,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以上,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力争10个省区内前2家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65%。在此政策下,大型水泥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行业定价权持续强化,“规模小、散乱差”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